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秦岭地区3种贯众属植物抗菌、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前言第9-17页
   ·贯众属植物的研究概况第9-10页
     ·贯众属植物的概况第9页
     ·贯众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第9-10页
     ·贯众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第10页
   ·贯众、小羽贯众和秦岭贯众的研究概况第10-12页
     ·植物形态第10-11页
     ·化学成分第11页
     ·本草考证第11-12页
     ·生物活性第12页
   ·微波辅助提取法第12-14页
     ·微波的基本作用原理第13页
     ·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第13页
     ·微波辅助萃取的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第13-14页
   ·黄酮类物质的研究第14页
   ·多酚类物质的研究第14-15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第2章 贯众、小羽贯众和秦岭贯众总黄酮的研究第17-25页
   ·实验部分第17-18页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17页
     ·实验方法第17-18页
   ·结果与讨论第18-25页
     ·提取工艺的优化第18-21页
     ·方法学的考察第21-22页
     ·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22-23页
     ·讨论第23-25页
第3章 贯众、小羽贯众和秦岭贯众总酚的研究第25-33页
   ·实验部分第25页
     ·仪器和试剂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页
   ·结果与讨论第25-33页
     ·提取工艺的优化第25-29页
     ·方法学的考察第29-30页
     ·样品中总酚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讨论第31-33页
第4章 贯众、小羽贯众和秦岭贯众提取物抑菌活性的评价第33-47页
   ·材料、仪器和试剂第33页
     ·仪器与试剂第33页
     ·菌种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正交试验设计第33-34页
     ·提取物的制备第34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34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34页
     ·抑菌活性的检测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7页
     ·贯众的抑菌活性第34-39页
     ·小羽贯众的抑菌活性第39-42页
     ·秦岭贯众的抑菌活性第42-44页
     ·讨论第44-47页
第5章 贯众、小羽贯众和秦岭贯众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评价第47-55页
   ·实验部分第47-48页
     ·仪器和试剂第47页
     ·提取物的制备第47页
     ·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47页
     ·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抗氧化体系的测定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对DPPH清除率的评价第48-50页
     ·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的评价第50-52页
     ·讨论第52-55页
总结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alirin-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下一篇:绞股蓝多糖的提纯、结构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