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对吉密豆1号大豆株型、群体生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1-14页 |
·大豆理想株型与高产群体 | 第11页 |
·叶面积指数及叶片分布 | 第11-12页 |
·冠层结构与透光特性 | 第12-13页 |
·冠层内CO_2浓度变化 | 第13页 |
·产量分布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16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16页 |
·调查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7-31页 |
·不同密度下的株型变化 | 第17-20页 |
·株高变化 | 第17页 |
·主茎节数与节间长度变化 | 第17-19页 |
·茎粗的变化 | 第19页 |
·分枝数的变化 | 第19页 |
·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 第19-20页 |
·不同密度下的产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 | 第20-26页 |
·产量变化 | 第20-22页 |
·单株荚数变化 | 第22-23页 |
·单株粒数变化 | 第23-24页 |
·百粒重变化 | 第24页 |
·干物质量变化 | 第24-25页 |
·经济系数变化 | 第25-26页 |
·不同密度群体生态小环境变化 | 第26-28页 |
·不同密度群体透光率变化 | 第26页 |
·不同密度群体CO_2浓度变化 | 第26-28页 |
·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3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1-34页 |
·密度对株型的影响 | 第31-32页 |
·产量因素的变化及产量分布 | 第32页 |
·叶面积指数、透光率、CO_2浓度及干物质积累量 | 第32-33页 |
·理想株型 | 第33-3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