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障树的运载火箭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 ·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10-12页 |
| ·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的目标 | 第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2 故障树的研究 | 第15-27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故障树的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 ·故障树的定义 | 第15-16页 |
| ·故障树的特点 | 第16-17页 |
| ·故障树的知识表示方法 | 第17-20页 |
| ·规则表示方法 | 第17-18页 |
| ·面向对象表示方法 | 第18-19页 |
| ·框架结构表示方法 | 第19-20页 |
| ·故障树的建立 | 第20-22页 |
| ·基本条件 | 第20页 |
| ·基本方法 | 第20-21页 |
| ·检测点的确定 | 第21-22页 |
| ·故障树的研究方向 | 第22-24页 |
| ·故障树与专家系统的结合 | 第22-23页 |
| ·故障树与模糊逻辑的结合 | 第23页 |
| ·故障树与ANN 的结合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 3 专家系统的研究 | 第27-37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27-29页 |
| ·专家系统的定义 | 第27-28页 |
| ·专家系统的特点 | 第28页 |
| ·专家系统的组成 | 第28-29页 |
| ·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9页 |
| ·专家系统的构建 | 第29-34页 |
| ·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 | 第29-30页 |
| ·推理机 | 第30-32页 |
| ·综合数据库的设计与操作 | 第32页 |
| ·解释程序的设计 | 第32-33页 |
| ·用户界面设计 | 第33-34页 |
| ·系统开发工具 | 第34页 |
| ·专家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 ·研究现状 | 第34-35页 |
| ·发展方向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基于故障树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 | 第37-51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知识库 | 第37-42页 |
| ·知识表示方法 | 第37-41页 |
| ·知识库的构建 | 第41-42页 |
| ·推理机 | 第42-44页 |
| ·推理方法 | 第42页 |
| ·推理方向 | 第42页 |
| ·搜索策略 | 第42-43页 |
| ·推理过程 | 第43-44页 |
| ·解释子系统 | 第44-46页 |
| ·解释方式 | 第44页 |
| ·实现方法 | 第44-46页 |
| ·综合数据库 | 第46页 |
| ·系统维护 | 第46-48页 |
| ·功能 | 第46-47页 |
| ·权限分配 | 第47页 |
| ·维护项目 | 第47-48页 |
| ·人机接口 | 第48页 |
| ·通用性和扩展性 | 第48-49页 |
| ·通用性 | 第48页 |
| ·扩展性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5 系统验证与评价 | 第51-79页 |
| ·引言 | 第51-54页 |
| ·故障诊断 | 第54-68页 |
| ·基于逻辑“或”的故障诊断 | 第54-57页 |
| ·基于逻辑“与”的故障诊断 | 第57-59页 |
| ·基于多个故障树的故障诊断 | 第59-61页 |
| ·故障诊断中的回溯 | 第61-64页 |
| ·故障诊断失败的处理 | 第64-68页 |
| ·系统维护 | 第68-75页 |
| ·用户登录 | 第68-69页 |
| ·知识库的维护 | 第69-72页 |
| ·故障案例的维护 | 第72-73页 |
| ·诊断记录的维护 | 第73-74页 |
| ·管理员列表的维护 | 第74-75页 |
| ·资料查询 | 第75-77页 |
| ·故障树的查询 | 第75-76页 |
| ·故障案例的查询 | 第76-77页 |
| ·系统评价 | 第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