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个人信息权概述 | 第10-16页 |
·个人信息 | 第10-12页 |
·个人信息、个人数据与个人资料 | 第10页 |
·个人信息的定义 | 第10-12页 |
·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性质 | 第12-14页 |
·个人信息权不是物权,所有权保护模式不适用 | 第12-13页 |
·个人信息权兼具有人格权与财产权双重属性 | 第13-14页 |
·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具有财产性质的人格权 | 第14页 |
·个人信息权的特征 | 第14-16页 |
·个人信息权的主体是自然人 | 第14-15页 |
·个人信息权的客体是个人信息 | 第15页 |
·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区别于其他权利的独立权利 | 第15-16页 |
第2章 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法理分析 | 第16-24页 |
·个人信息商品化的法哲学分析 | 第16-19页 |
·人格权的商品化 | 第16-18页 |
·人格权商品化的实现 | 第18-19页 |
·个人信息商品化的民法表现 | 第19-22页 |
·个人信息直接商品化获取的收益 | 第19-20页 |
·个人信息经二次开发利用产生财产收益 | 第20页 |
·个人信息商品化主要观点 | 第20-22页 |
·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价值 | 第22-24页 |
·加强个人信息权保护有利于保障人权 | 第22页 |
·加强个人信息权保护有利于实现信息的共享 | 第22-23页 |
·加强个人信息权保护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 第23页 |
·加强个人信息权保护有利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 | 第23-24页 |
第3章 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比较研究 | 第24-32页 |
·国外个人信息立法概况 | 第24-27页 |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比较和启示 | 第27-32页 |
·立法模式 | 第27-28页 |
·保护对象的主体范围 | 第28页 |
·保护的适应范围 | 第28-29页 |
·侵权行为以及侵权民事责任 | 第29-32页 |
第4章 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制度设计 | 第32-41页 |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现状 | 第32-34页 |
·宪法中的保护 | 第32页 |
·部门法中的保护 | 第32-34页 |
·我国确立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制度的前景分析 | 第34-35页 |
·推进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34页 |
·加强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紧迫性 | 第34-35页 |
·确立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制度的现实基础 | 第35页 |
·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基本制度设计 | 第35-41页 |
·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立法体例及立法模式选择 | 第35-37页 |
·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立法内容建议 | 第37-4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