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源下超细铜粉的制备及表面活性剂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超细铜粉的研究进展 | 第11-25页 |
·超细粉体的特性 | 第11-13页 |
·超细铜粉的应用 | 第13-16页 |
·电极材料方面 | 第13页 |
·催化剂方面 | 第13-14页 |
·润滑油添加剂方面 | 第14页 |
·工程结构材料领域 | 第14页 |
·医药领域 | 第14-15页 |
·导电胶中的应用 | 第15页 |
·电磁屏蔽材料上的应用 | 第15-16页 |
·纳米流体 | 第16页 |
·其它领域 | 第16页 |
·超细铜粉的发展方向 | 第16页 |
·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 | 第16-21页 |
·制备方法的划分 | 第16页 |
·固相法 | 第16-17页 |
·气相法 | 第17-18页 |
·液相法 | 第18-21页 |
·超细铜粉存在的问题及目前的解决方法 | 第21-22页 |
·超声作用原理及特点 | 第22页 |
·超声波作用原理 | 第22页 |
·超声波的特点 | 第22页 |
·微波作用原理及特点 | 第22-24页 |
·微波加热原理 | 第22-23页 |
·微波加热特点 | 第23-2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原理及铜粉制备 | 第25-41页 |
·结晶过程理论研究 | 第25-26页 |
·结晶过程热力学 | 第25页 |
·结晶过程动力学 | 第25-26页 |
·纳米粉体团聚机理及解决方法 | 第26-29页 |
·纳米粉体团聚机理 | 第26-27页 |
·消除团聚方法 | 第27-29页 |
·反应原理 | 第29页 |
·工艺初探 | 第29-31页 |
·超细铜粉的制备 | 第29页 |
·超细铜粉的表征 | 第29-31页 |
·工艺流程的确定 | 第31-32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31-32页 |
·工艺流程的确定 | 第32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微波条件下超细铜粉的制备 | 第33-34页 |
·微波条件下水合麟还原制备超细铜粉 | 第33-34页 |
·微波条件下次亚磷酸钠还原制备超细铜粉 | 第34页 |
·超声条件下超细铜粉的制备 | 第34-35页 |
·超声条件下水合肼还原制备超细铜粉 | 第34-35页 |
·超声条件下次亚磷酸钠还原制备超细铜粉 | 第35页 |
·表征方法 | 第35-41页 |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35-36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36-38页 |
·透射电镜(TEM)及能谱仪(EDS) | 第38-39页 |
·激光粒度分析仪 | 第39-40页 |
·视密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55页 |
·微波作热源 | 第41-45页 |
·水合肼为还原剂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2页 |
·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4页 |
·微波场作用效果小结 | 第44-45页 |
·超声波作热源 | 第45-55页 |
·水合肼为还原剂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对比不同还原剂的作用效果 | 第49页 |
·纳米铜粉制备优化条件的筛选 | 第49-53页 |
·超声场作用效果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55-65页 |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分散作用原理 | 第55-56页 |
·水溶性高分子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 第56-59页 |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 第59页 |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铜粉的影响 | 第59-65页 |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纳米铜粉的影响 | 第59-60页 |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复配作用对纳米铜粉的影响 | 第60-65页 |
第5章 具有一定形状铜粉的制备 | 第65-73页 |
·前言 | 第65-66页 |
·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不同实验条件对铜粉形状的影响 | 第66-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5页 |
附录 B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