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导言 | 第15-29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三、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5页 |
四、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五、论文框架 | 第26-29页 |
第一章 新功能主义理论及本文的分析框架 | 第29-49页 |
第一节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 | 第29-37页 |
一、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理论兴起和发展阶段 | 第29-32页 |
二、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理论反思阶段 | 第32-35页 |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理论综合阶段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假定和基本假设 | 第37-43页 |
一、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六个假定 | 第38-39页 |
二、新功能主义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 第39-43页 |
第三节 复合型外溢模式: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43-49页 |
一、功能性外溢 | 第44-45页 |
二、诱发性外溢 | 第45-46页 |
三、养成性外溢 | 第46-49页 |
第二章 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 第49-82页 |
第一节 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缘起(1951-1973年) | 第51-58页 |
一、欧盟能源政策的开端(1951-1957年) | 第52-56页 |
二、欧共体能源合作艰难起步(1957-1972年)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曲折发展(1973年-1985年) | 第58-61页 |
一、两次石油危机的契机 | 第58-60页 |
二、各成员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的分歧 | 第60-61页 |
第三节 走向一种共同能源政策(1985年-2006年) | 第61-73页 |
一、内部能源市场:欧盟能源政策的转折点 | 第62-66页 |
二、可持续能源政策:环境政策对共同能源政策的影响 | 第66-71页 |
三、《欧洲能源宪章》和《宪章条约》:欧洲能源合作的基础 | 第71-73页 |
第四节 欧盟的能源政策体系 | 第73-82页 |
一、欧盟能源政策的目标 | 第73-75页 |
二、欧盟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 | 第75-78页 |
三、欧盟能源政策的具体内容 | 第78-82页 |
第三章 新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欧盟共同能源政策 | 第82-104页 |
第一节 20世纪50、60年代欧共体能源领域的溢出效应分析 | 第82-88页 |
一、功能性外溢 | 第82-85页 |
二、养成性外溢 | 第85-88页 |
第二节 20世纪70至80年代中期欧共体能源领域的溢出效应分析 | 第88-91页 |
一、功能性外溢 | 第88页 |
二、诱发性外溢 | 第88-89页 |
三、影响外溢成功的因素 | 第89-91页 |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欧盟能源领域的溢出效应分析 | 第91-99页 |
一、功能性外溢 | 第92页 |
二、诱发性外溢 | 第92-93页 |
三、养成性外溢 | 第93-99页 |
第四节 新功能主义理论对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解释力评估 | 第99-104页 |
一、新功能主义理论复合型外溢模式的解释力 | 第100-101页 |
二、新功能主义理论复合型外溢模式的局限性 | 第101-104页 |
第四章 超越新功能主义——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发展 | 第104-117页 |
第一节 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04-112页 |
一、各成员国利益差异的阻碍作用 | 第104-106页 |
二、超国家机构、超国家因素的推动作用 | 第106-108页 |
三、国际压力的推动与制约作用 | 第108-110页 |
四、其它部门或领域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 第110-112页 |
第二节 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未来发展 | 第112-117页 |
一、发展前景 | 第112页 |
二、路径选择 | 第112-117页 |
结论 | 第117-120页 |
附表 | 第120页 |
附图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2-13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