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罪刑法定的实现--法律方法论角度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20页
导论第20-40页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动因第20-24页
  (一) 研究现状的考察第20-22页
  (二) 研究动因的说明第22-24页
 二、研究进路与研究架构第24-40页
  (一) 研究角度的切入第24-30页
  (二) 研究进路的设定第30-35页
  (三) 研究内容的架构第35-40页
第一章 刑法的机械适用与绝对罪刑法定的命运第40-75页
 一、机械适用设计下罪刑法定的特征第42-52页
  (一) 形式主义的罪刑法定第42-44页
  (二) 三段论的基本裁判思维模式第44-46页
  (三) 法官是法律的喉舌第46-50页
  (四) 以人权保障、法的安定性作为价值追求第50-52页
 二、刑法机械适用与绝对罪刑法定的历史背景与根源第52-62页
  (一) 社会背景与根源第52-54页
  (二) 思想文化根源第54-59页
  (三) 学说促进第59-61页
  (四) 制度支撑第61-62页
 三、刑法机械适用与绝对罪刑法定的命运及其启示第62-67页
 四、严格法制时代英美严格程序规制的罪刑法定第67-75页
第二章 通过解释实现罪刑法定第75-150页
 一、罪刑法定之“法”需要解释第75-83页
  (一) 罪刑法定的演进与刑法解释权向法官的回归第75-78页
  (二) 罪刑法定之“法”需要解释第78-83页
 二、刑法解释的基本范畴第83-130页
  (一) 刑法解释目的第83-88页
  (二) 刑法解释方法第88-119页
  (三) 影响法官解释刑法的材料第119-130页
 三、刑法漏洞之处理第130-135页
 四、严格规则制约下的刑法解释第135-143页
 五、英美刑法解释的特殊性及其启示第143-150页
第三章 通过论证实现罪刑法定第150-20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50-155页
 二、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与罪刑法定实现的新思考第155-177页
  (一) 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第155-158页
  (二) 与刑事裁判之相关话题第158-175页
  (三) 法律论证对罪刑法定实现的启示第175-177页
 三、刑事裁判法律论证的场域第177-191页
 四、法律论证于刑事裁判运用的局限第191-200页
第四章 法律方法的综合运用与我国实现罪刑法定的进一步思考第200-243页
 一、适用、解释与论证:方法上的对照与分析第200-227页
  (一) 方法的对照与关联第200-204页
  (二) 演绎推理的骨架得以保留第204-217页
  (三) 刑法解释、法律论证在构筑刑事个案裁判大前提中的作用第217-219页
  (四) 法律方法的综合运用第219-227页
 二、尊重与怀疑实在法的两个不同面向第227-231页
 三、我国实现罪刑法定中法律方法运用的基本立场第231-243页
  (一) 我国法治后发型的现实第231-233页
  (二) 当下我国罪刑法定的价值取向第233-237页
  (三) 罪刑规范与个案事实的复杂关系第237页
  (四) 法律方法运用的基本立场第237-243页
参考书目第243-249页
致谢第249-2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52-25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54页

论文共2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以新型环境伦理为视角
下一篇:论刑罚轻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