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a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规范中相关规定 | 第13-14页 |
第2章 并联复合隔震体系分析 | 第14-22页 |
·橡胶支座的滞回曲线 | 第14-15页 |
·摩擦滑移支座的滞回曲线 | 第15-17页 |
·并联复合隔震支座 | 第17-18页 |
·复合隔震体系的参数定义 | 第18-19页 |
·复合隔震体系的等效周期 | 第18页 |
·复合隔震结构的摩擦承压比 | 第18-19页 |
·复合隔震结构的屈服剪力系数 | 第19页 |
·等效线性化分析 | 第19-22页 |
第3章 并联复合隔震性能简化计算研究 | 第22-28页 |
·能力曲线—α-D 曲线 | 第22-24页 |
·α-D 曲线的应用 | 第24页 |
·matlab 实现的流程图 | 第24-28页 |
第4章 隔震效果表格 | 第28-72页 |
·程序 | 第28-29页 |
·隔震效果图表 | 第29-72页 |
第5章 表格数据分析和算例 | 第72-80页 |
·表格数据分析 | 第72-74页 |
·对于β值的变化分析 | 第72页 |
·对于λ值的变化分析 | 第72-73页 |
·对于场地特征周期T_g 变化分析 | 第73-74页 |
·图表的应用 | 第74页 |
·给定基本参数 | 第74页 |
·已知结构的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 | 第74页 |
·算例 | 第74-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