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本选题的重点 | 第13页 |
本选题的难点 | 第13页 |
本选题的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历时性考察 | 第14-19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背景 | 第14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定义 | 第14-15页 |
·政府文件中的定义 | 第14-15页 |
·学界的定义 | 第15页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制度及研究 | 第15-17页 |
·认定制度 | 第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传承人认定制度研究 | 第16-17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俗学对于传承人研究述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 第19-22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 | 第19页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 | 第19-21页 |
·山西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统计数据 | 第20页 |
·各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统计 | 第20-21页 |
·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第22-26页 |
·文化生态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第22页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情况 | 第22-24页 |
·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类别统计数据 | 第22-23页 |
·各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分布统计数据 | 第23页 |
·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市分布统计数据 | 第23页 |
·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类别统计数据 | 第23-24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传承人 | 第24-26页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特点及传承人生存现状 | 第26-40页 |
·民俗学中的传承理论 | 第26页 |
·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戏曲类传承 | 第26-29页 |
·记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 | 第29-31页 |
·美化俗民日常生活的民间美术传承 | 第31-33页 |
·从田间地头到舞台的传统音乐传承 | 第33-34页 |
·受到社会冲击的民间舞蹈传承 | 第34-36页 |
·自然状态中的民俗传承 | 第36-37页 |
·其他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 第37-40页 |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策略探讨 | 第40-46页 |
·从娃娃抓起的左权开花调进校园模式 | 第40-41页 |
·激发活力的生产性保护模式 | 第41-42页 |
·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 | 第42-43页 |
·传统节日示范地保护模式 | 第43-44页 |
·抢救性保护 | 第44页 |
·解决好后继乏人的现状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