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问题研究 | 第17-23页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第17-20页 |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 第17页 |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 第17-18页 |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 第18-20页 |
4、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 第20页 |
(二)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1、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 第20-21页 |
2、有效维护创造者和传承者相关利益的需要 | 第21页 |
(三)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 | 第21-23页 |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相符合 | 第21-22页 |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的与知识产权价值取向相一致 | 第22页 |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与知识产权的权利都具有专有性 | 第22-23页 |
二、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23-27页 |
(一) 国际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23-24页 |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措施 | 第23页 |
2、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的保护措施 | 第23-24页 |
(二) 发达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24-25页 |
1、美国对民间文化的保护 | 第24页 |
2、澳大利亚对多元文化的保护 | 第24-25页 |
3、加拿大对原住民权益的保护 | 第25页 |
(三) 发展中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25-27页 |
1、突尼斯《文学艺术产权法》 | 第25-26页 |
2、坦桑尼亚国内法对民间文学版权的保护 | 第26页 |
3、印度对传统知识的保护 | 第26-27页 |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模式分析 | 第27-33页 |
(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 第27页 |
(二) 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分析 | 第27-33页 |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模式 | 第27-29页 |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利权保护模式 | 第29-30页 |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权及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 第30-31页 |
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秘密权保护模式 | 第31-33页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门立法的研究 | 第33-38页 |
(一) 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门立法的原因 | 第33-34页 |
1、现行知识产权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局限性 | 第33页 |
2、对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调整后仍有缺陷 | 第33-34页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构想 | 第34-38页 |
1、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 | 第34-35页 |
2、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 | 第35页 |
3、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权利取得 | 第35-36页 |
4、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 | 第36页 |
5、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 | 第36页 |
6、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 | 第36页 |
7、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