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担保法律制度与习俗的文化解读--以中国史上的“人的担保”为中心

内容提要第1-7页
绪论第7-16页
 一、研究的主旨与内容第7-8页
 二、研究的现状第8-13页
 三、本文的核心观点和逻辑论证第13-14页
 四、论文特点及创新第14-16页
第一章 人保及保人概述第16-43页
 第一节 作为一种担保方式的人保第16-29页
  一、人保内涵之辨析第16-20页
  二、人保与物保的区别第20-24页
  三、人保的产生与实践第24-29页
 第二节 作为人保实践主体的保人第29-43页
  一、保人的出现与称谓第29-31页
  二、保人与中人、中保人及牙人、牙保人的关系第31-37页
  三、保人的处境与口碑第37-43页
第二章 人保在担保法律制度与习俗中的地位第43-60页
 第一节 人保在借贷契约中的比重第44-50页
  一、对中国历代借贷契约的统计分析第44-47页
  二、对敦煌吐鲁番借贷契约的具体分析第47-50页
 第二节 人保在民事个案中的诸样态第50-58页
 第三节 人保重要性的文化原因第58-60页
第三章 从法律文本解读人保文化第60-84页
 第一节 保证内容及其履行方式第60-70页
  一、罗马法中对保证责任的相关规定第60-61页
  二、中国法律中的以债务人逃亡为条件的一般保证责任第61-64页
  三、中国法律中的以债务人不能清偿为条件的一般保证责任第64-67页
  四、中国法律中以连保为形式的连带保证责任第67-70页
 第二节 保人的资格、身份与地位第70-76页
  一、保人应具有法律主体资格第70-74页
  二、保人应具有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第74-75页
  三、对保人身份地位的规定第75-76页
 第三节 保证法律关系第76-84页
  一、保证法律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第76-78页
  二、保证法律关系的成立以真实的意思表示为实质要件第78-79页
  三、保证法律关系以保证内容的合法为实质要件第79-84页
第四章 从契约实践解读人保文化第84-118页
 第一节 保人特征第84-106页
  一、保人称谓特征第84-86页
  二、保人身份特征第86-101页
  三、保人年龄特征第101-104页
  四、保人数量特征第104-106页
 第二节 保证义务的范围第106-110页
 第三节 保证责任的履行第110-118页
  一、契约所反映的保证责任第110-111页
  二、习惯调查中所反映的保证责任第111-118页
第五章 人保观念的文化分析第118-147页
 第一节 法律文本与契约实践中的人保比较第118-121页
  一、关于保人称谓的比较第118-119页
  二、关于保人身份的比较第119-120页
  三、关于保证范围的比较第120-121页
  四、关于保证责任的比较第121页
 第二节 法律文本与契约实践中的人保价值观第121-142页
  一、法律文本中的人保价值观第121-130页
  二、契约实践中的人保价值观第130-142页
 第三节 契合与冲突:法律文本与契约实践中的人保观念比较第142-147页
  一、人保在法律文本中的观念与契约实践中的观念的契合第143-144页
  二、人保在契约实践中的观念之对法律文本中的观念的延伸和补充第144-145页
  三、人保在契约实践中的观念之对法律文本中的观念的冲突和抵触第145-147页
结语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8页
附录:《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中借贷契约担保情况汇总第158-166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6-167页
论文摘要第167-170页
ABSTRACT第170-174页
后记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
下一篇:垃圾焚烧锅炉炉膛结构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