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中英文缩略列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中华鳖养殖和水产动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 中华鳖的分类地位和养殖及种质资源现状 | 第10-12页 |
·分类地位 | 第10页 |
·中华鳖生态习性和养殖现状 | 第10-12页 |
2 水产动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常规育种方法简介 | 第12-13页 |
·现代生物育种技术 | 第13-15页 |
3 脂多糖(LPS)免疫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LPS的理化性质 | 第16页 |
·LPS的免疫学特性 | 第16-17页 |
4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不同品种、亚系中华鳖杂交对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19-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页 |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1页 |
·中华鳖种鳖形体特征数据 | 第20-21页 |
·中华鳖子代形态指标 | 第21页 |
3 讨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华鳖杂交对肌肉成分的影响 | 第23-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供试鳖 | 第23页 |
·肌肉干物质 | 第23页 |
·数据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种鳖肌肉成分结果 | 第23-24页 |
·子代鳖肌肉成分数据 | 第24页 |
3 讨论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杂交对中华鳖肌肉及裙边内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 | 第26-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供试鳖 | 第26页 |
·材料处理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2 数据与分析 | 第27-30页 |
·杂交对肌肉中氨基酸的影响 | 第27页 |
·杂交对裙边中的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杂交育种对鳖肌肉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中华鳖裙边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 第28-30页 |
3 讨论 | 第30-33页 |
·杂交育种对子代肌肉和裙边氨基酸的影响 | 第30-31页 |
·杂交育种对子代肌肉和裙边脂肪酸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五章 中华鳖对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LPS)的免疫应答 | 第33-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供试菌株及其培养 | 第33-34页 |
·菌体粗 LPS的提取 | 第34页 |
·供试中华鳖稚鳖和饲养条件 | 第34页 |
·免疫与采血 | 第34页 |
·肾脏吞噬细胞液的制备 | 第34-35页 |
·凝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35页 |
·吞噬活性的测定 | 第35页 |
·杀菌活性的测定 | 第35-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凝集抗体效价 | 第36-37页 |
·血液和肾脏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 第37页 |
·血液和肾脏中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