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7-10页 |
·城市新贫困人口构成研究 | 第7-8页 |
·国内关于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 第8-9页 |
·国外关于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 第9页 |
·建立和完善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对策的研究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1-2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贫困概念与测量标准 | 第11-12页 |
·城市贫困与城市新贫困 | 第12-14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4-15页 |
·制度均衡 | 第14-15页 |
·制度非均衡 | 第15页 |
·城市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分析 | 第15-22页 |
·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变迁过程 | 第15-19页 |
·城市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分析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中国城市新贫困人口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保障现状 | 第22-30页 |
·我国城市新贫困人口的现状 | 第22-23页 |
·城市新贫困人口的规模 | 第22页 |
·城市新贫困人口特点 | 第22-23页 |
·城市新贫困人口产生的原因 | 第23-26页 |
·失业和就业不足与传统行业职工收入水平低 | 第23-25页 |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加城市就业压力 | 第25页 |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加深了城市贫困程度 | 第25页 |
·贫困人口自身的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年龄偏大 | 第25-26页 |
·我国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有限 | 第27页 |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27-28页 |
·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制度根源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国外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 第30-37页 |
·美国城市新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0-32页 |
·美国城市新贫困人口产生的背景 | 第30-31页 |
·美国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的现状 | 第31-32页 |
·英国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 | 第32-33页 |
·英国城市新贫困人口产生的背景 | 第32-33页 |
·英国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 第33页 |
·印度城市新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3-35页 |
·城市新贫困人口产生的背景 | 第33-34页 |
·印度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状况 | 第34-35页 |
·美、英、印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相关启示 | 第35-37页 |
·建立联动机制方面,消除“搭便车”的可能性 | 第35-36页 |
·建立明确的实施机制,并在实践中强化执行力度 | 第36页 |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主导作用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 第37-43页 |
·建立和完善城市新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险制度 | 第37-38页 |
·失业保险 | 第37页 |
·医疗保险 | 第37-38页 |
·工伤保险 | 第38页 |
·养老保险 | 第38页 |
·完善城市新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制度 | 第38-40页 |
·完善城市新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制度的项目 | 第38-39页 |
·推行我国城市新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化管理 | 第39-40页 |
·要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强化执法监督 | 第40-41页 |
·社会保障对象的变化需要加快立法步伐 | 第40页 |
·加强社会保障的执法监督 | 第40-41页 |
·通过法律形式划清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权限 | 第41页 |
·建立社会保障与就业问题缓解的衔接机制 | 第41-43页 |
·预防“贫困陷阱”,促进积极就业 | 第41页 |
·为城市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详细摘要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