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和时空分布 | 第7-9页 |
·自然灾害的危害 | 第9-14页 |
·对人类的危害 | 第10-11页 |
·对经济生活的危害 | 第11-13页 |
·对环境的危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灾害管理与救助体系的国际比较 | 第14-22页 |
·美国的灾害管理与救助体系 | 第14-18页 |
·自然灾害管理的立法系统 | 第14-16页 |
·美国自然灾害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 第16页 |
·自然灾害管理政策与计划 | 第16-17页 |
·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系统 | 第17-18页 |
·日本的灾害管理和救助体系 | 第18-22页 |
·防灾的法制体系 | 第18-19页 |
·日本自然灾害管理机构 | 第19-20页 |
·防灾计划及灾害应急对策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的灾害管理和救助体系 | 第22-33页 |
·我国灾害救助体系的沿革 | 第22-23页 |
·现行的国家减灾体制 | 第23-30页 |
·灾害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23页 |
·我国灾害管理的领导和协调机制 | 第23-25页 |
·减灾救助工程建设体制 | 第25-30页 |
·自然灾害救助的国际合作 | 第30页 |
·我国灾害管理和救助体系的缺陷 | 第30-33页 |
·管理体系较为落后,管理机构各部门之间智能分散、交叉、缺位问题严重 | 第30-31页 |
·缺乏完整而完备的灾害应急法律体系,缺乏统一的国家防灾减灾基本法保障 | 第31页 |
·灾害管理方面的投入尤其是灾民生活救助的投入与救助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建设中国特色的灾害管理和救助体系 | 第33-37页 |
·完善灾害管理和救助的法律体系,健全其指挥协调机构 | 第33页 |
·建立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灾害的预警预报水平和灾情反应速度 | 第33-34页 |
·加强救援队伍和救援装备建设,提高救援质量,保证救援效果 | 第34页 |
·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为灾害救助提供物质保障,做到有备无患 | 第34-35页 |
·加强救灾资金保障体制建设,切实保护好人民的“救命钱” | 第35-36页 |
·继续加强和完善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建设和谐家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详细摘要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