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2页 |
·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 | 第18-20页 |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 | 第20-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 | 第22-2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 | 第23-27页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27-29页 |
第二章 ESPI与InSAR的测量原理 | 第29-51页 |
·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9-40页 |
·散斑场的基本性质 | 第29-33页 |
·ESPI的干涉测量原理 | 第33-35页 |
·ESPI的数据处理过程 | 第35-40页 |
·InSAR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40-45页 |
·InSAR干涉测量的几种模式 | 第40-41页 |
·InSAR干涉测量的几何原理及成像特性 | 第41-44页 |
·InSAR干涉测量的数据处理过程 | 第44-45页 |
·ESPI与InSAR干涉测量技术的对比 | 第45-50页 |
·ESPI与InSAR在原理上的比较 | 第45-47页 |
·ESPI与InSAR数据处理过程的比较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条纹方向及条纹密度 | 第51-73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条纹方向的定义及其两种常用算法 | 第52-57页 |
·条纹方向的定义 | 第52-53页 |
·平面拟合方法 | 第53-55页 |
·梯度方法 | 第55-57页 |
·平面拟合与梯度法相结合的方法 | 第57-59页 |
·基本原理 | 第57-5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8-59页 |
·累积平方差法 | 第59-63页 |
·基本原理 | 第59-62页 |
·可靠性准则 | 第62页 |
·实验及对比 | 第62-63页 |
·条纹方向图求取的其它问题 | 第63-65页 |
·方向图滤波 | 第63-64页 |
·ESPI条纹方向图处理后的边缘补充 | 第64页 |
·ESPI条纹方向图转化为指向图 | 第64-65页 |
·InSAR条纹图的方向求取 | 第65页 |
·ESPI条纹图条纹密度估计 | 第65-69页 |
·累积灰度差法 | 第66-68页 |
·利用条纹方向和条纹中心线估计条纹密度 | 第68-69页 |
·InSAR干涉条纹图条纹密度估计 | 第69-72页 |
·基于二值化条纹图的条纹密度估计方法 | 第69-70页 |
·基于梯度的条纹密度估计方法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ESPI条纹图自适应等值线窗口滤波法 | 第73-93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条纹等值线窗口的确定方法 | 第74-79页 |
·由条纹方向得到等值线窗口 | 第74-76页 |
·由条纹方向和条纹灰度梯度来确定等值线窗口 | 第76-77页 |
·条纹中心线等分法 | 第77-78页 |
·三种等值线窗口求取方法的比较 | 第78-79页 |
·自适应等值线窗口滤波 | 第79-85页 |
·核心思想——旋滤波 | 第80-81页 |
·等值线窗口滤波 | 第81-83页 |
·自适应等值线窗口滤波 | 第83-85页 |
·生成ESPI干涉条纹图的自适应等值线窗口相关法 | 第85-92页 |
·相关模式生成干涉条纹图 | 第86-88页 |
·散斑干涉条纹图的CCI生成方法 | 第88-89页 |
·自适应等值线窗口相关 | 第89-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InSAR干涉条纹图的自适应等值线窗口滤波法 | 第93-107页 |
·引言 | 第93页 |
·正余弦滤波和Lee滤波 | 第93-98页 |
·用于InSAR干涉条纹图的正余弦滤波方法 | 第93-95页 |
·Lee滤波 | 第95-98页 |
·用于InSAR干涉条纹图的等值线窗口滤波法 | 第98-102页 |
·等值线窗口滤波 | 第98-99页 |
·等值线窗口滤波法与Lee滤波方法的比较 | 第99-102页 |
·InSAR干涉条纹图自适应等值线窗口滤波法 | 第102-105页 |
·InSAR干涉条纹图自适应等值线窗口滤波的步骤 | 第103页 |
·等值线窗口和自适应等值线窗口的滤波结果比较 | 第103-104页 |
·两种InSAR条纹密度估计方法的比较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基于单幅ESPI滤波结果图的相位求取 | 第107-122页 |
·引言 | 第107-108页 |
·条纹中心线及符号图的求取 | 第108-115页 |
·ESPI条纹中心线及符号图求取的原有算法 | 第108-110页 |
·基于条纹切面角的条纹中心线确定和符号图求取 | 第110-114页 |
·条纹中心线沿条纹方向的补充 | 第114-115页 |
·基于条纹中心线和符号图的正则化方法 | 第115-118页 |
·条纹图正则化 | 第115-116页 |
·基于正则化条纹的相位提取 | 第116-118页 |
·本文对正则化后相位提取的改进 | 第118页 |
·积分变换及其改进方法 | 第118-121页 |
·积分变换法基本原理 | 第119页 |
·本文对该方法的改进 | 第119-121页 |
·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七章 相位解缠 | 第122-139页 |
·引言 | 第122-123页 |
·残差点与分支阻断法相位解缠 | 第123-125页 |
·残差点的定义 | 第123-124页 |
·分支阻断法相位解缠 | 第124-125页 |
·质量图与质量引导解缠方法 | 第125-132页 |
·几种常用的质量图 | 第125-128页 |
·快速质量引导法相位解缠 | 第128-130页 |
·用常用的几种质量图进行快速解缠的结果比较 | 第130-132页 |
·分支阻断与质量图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2-135页 |
·Mask-cut算法 | 第132-133页 |
·基于分支的质量引导快速解缠法 | 第133-135页 |
·基于等值线判定的质量图引导解缠法 | 第135-138页 |
·等值线预测方法 | 第136页 |
·等值线可信度测试 | 第136-137页 |
·实验结果 | 第137-138页 |
·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39-142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9-140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