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20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实时仿真系统简介 | 第13-15页 |
·仿真系统分类 | 第13页 |
·实时仿真系统定义及其组成 | 第13-14页 |
·实时仿真系统的特点 | 第14-15页 |
·半实物仿真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半实物仿真系统定义 | 第15-16页 |
·半实物仿真的先进性及其特点 | 第16页 |
·半实物仿真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 第16-17页 |
·实时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近况与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实时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近况 | 第17-18页 |
·实时仿真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 第18-19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RT-LAB、dSPACE实时仿真平台分析 | 第20-35页 |
·RT-LAB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目标机实时通讯的保证 | 第20-21页 |
·RT-LAB实时仿真平台分析 | 第21-30页 |
·RT-LAB特性 | 第21-22页 |
·Internet上的远程操作 | 第22页 |
·I/O与数据记录性 | 第22-23页 |
·易用性及对第三方软件的支持 | 第23页 |
·RT-LAB的优点 | 第23-24页 |
·RT-LAB工作流程 | 第24-30页 |
·dSPACE实时仿真平台分析 | 第30-33页 |
·dSPAEC系统特点 | 第30-31页 |
·dSPACE开发流程 | 第31-33页 |
·实现快速控制原型和硬件在回路仿真 | 第33页 |
·RT-LAB与dSPAEC的比较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基于RT-LAB的星敏感器定姿实时仿真 | 第35-51页 |
·星敏感器发展概况 | 第35-3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5页 |
·航天器的姿控需求 | 第35-36页 |
·星敏感器发展史 | 第36-37页 |
·国内星敏感器研制现状 | 第37-38页 |
·星敏感器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38页 |
·星敏感器定姿数学建模 | 第38-43页 |
·星敏感器定姿模型 | 第38-41页 |
·星敏感器测量模型 | 第41页 |
·应用最小二乘法滤波的卫星定姿估计方法 | 第41-42页 |
·卫星稳态控制期间应用星敏感器单独定姿估计模型 | 第42-43页 |
·实时仿真模型的开发 | 第43-45页 |
·星敏感器定姿simulink仿真模型 | 第43页 |
·星敏感器定姿实时仿真模型 | 第43-44页 |
·星敏感器定姿实时仿真 | 第44-45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非实时仿真结果 | 第45-46页 |
·实时仿真结果 | 第46-47页 |
·实时、非实时仿真结果比较 | 第47-49页 |
·使用RT-LAB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RT-LAB的电动舵机实时仿真研究 | 第51-65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51页 |
·电动舵机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发展趋势 | 第51-52页 |
·舵机系统介绍 | 第52-54页 |
·电动舵机的组成原理 | 第52-54页 |
·电动舵机的控制方式 | 第54页 |
·无刷直流电动舵机数学模型 | 第54-61页 |
·电动机数学模型 | 第54-57页 |
·PID控制器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双闭环调速控制舵机系统数学模型 | 第58-61页 |
·电动舵机Simulink实时仿真模型 | 第61页 |
·电动舵机控制系统非实时、实时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电动舵机非实时仿真结果 | 第62-63页 |
·电动舵机实时仿真结果 | 第63-64页 |
·电动舵机实时与非实时仿真结果比较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RT-LAB的电动舵机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 | 第65-71页 |
·电动舵机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 | 第65-67页 |
·舵机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思想 | 第65页 |
·舵机半实物仿真系统基本组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65-67页 |
·电动舵机系统仿真例程 | 第67-68页 |
·电动舵机仿真实验管理与控制分系统 | 第68-69页 |
·电动舵机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分系统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研究结论 | 第71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