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视角下的秦咸阳宫遗址公园划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析 | 第23-31页 |
·历史文脉解析 | 第23-25页 |
·历史文脉的概念 | 第23页 |
·历史文脉的特性 | 第23-24页 |
·历史文脉的存在形式 | 第24-25页 |
·遗址公园解析 | 第25-29页 |
·遗址的概念 | 第25-26页 |
·遗址公园的概念 | 第26-27页 |
·遗址公园的特点 | 第27-28页 |
·遗址公园的分类 | 第28-29页 |
·历史文脉与遗址、遗址公园、城市的关系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遗址公园与城市的关系 | 第31-35页 |
·遗址公园承担的城市功能 | 第31-32页 |
·文化功能 | 第31页 |
·社会功能 | 第31页 |
·经济功能 | 第31-32页 |
·生态功能 | 第32页 |
·遗址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遗址本体的保护的问题 | 第32-33页 |
·遗址公园的文脉传承问题 | 第33页 |
·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遗址公园的规划定位与建设目标 | 第35-51页 |
·遗址公园的生境分析 | 第35-42页 |
·历史文化环境 | 第35-39页 |
·地理区位环境 | 第39-40页 |
·社会经济环境 | 第40-42页 |
·遗址公园的规划定位 | 第42-47页 |
·定位方法 | 第42-47页 |
·规划定位 | 第47页 |
·遗址公园的规划目标 | 第47-51页 |
·价值取向 | 第47-48页 |
·规划目标 | 第48-51页 |
第五章 遗址公园的历史文脉解读与提炼 | 第51-65页 |
·历史文脉的解读和提炼的必要性 | 第51-52页 |
·解读的必要性 | 第51页 |
·提炼的必要性 | 第51-52页 |
·历史文脉的解读 | 第52-62页 |
·历史文脉的解读方法 | 第52-53页 |
·遗存文化解读 | 第53-54页 |
·精神文化的解读 | 第54-61页 |
·历史脉络解读 | 第61-62页 |
·历史文脉的提炼 | 第62-65页 |
·历史文脉的提炼方法 | 第62页 |
·"分主题"的提炼 | 第62-63页 |
·"总主题"的提炼 | 第63-65页 |
第六章 遗址公园的空间塑造 | 第65-77页 |
·塑造理念、方法 | 第65-67页 |
·塑造理念 | 第65页 |
·塑造方法 | 第65-66页 |
·塑造原则 | 第66-67页 |
·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 第67-69页 |
·遗址的保护利用原则 | 第67页 |
·遗址的保护展示方式 | 第67-69页 |
·文脉的空间呈现 | 第69-77页 |
·文脉的转译 | 第69-71页 |
·静态呈现 | 第71-75页 |
·动态呈现 | 第75-7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