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 | 第14页 |
·国内研究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主要观点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研究价值 | 第18页 |
2 晋西北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18-24页 |
·贫困地区的内涵 | 第18-21页 |
·贫困定义 | 第18-19页 |
·贫困线及其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我国的贫困线标准 | 第20-21页 |
·晋西北贫困地区的区域性特点 | 第21-22页 |
·地广人少土地资源丰富 | 第21页 |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 第21页 |
·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相对滞后 | 第21-22页 |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晋西北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 第22页 |
·晋西北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 第22-23页 |
·晋西北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 | 第23-24页 |
3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以忻州市老营镇为例 | 第24-32页 |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 第24-27页 |
·农业生产发展有所突破 | 第24-26页 |
·农民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 第26页 |
·乡风和村貌有较大改观 | 第26-27页 |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 | 第27页 |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 第27-29页 |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 | 第27-28页 |
·农村公共事业严重滞后 | 第28页 |
·村镇建设及发展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 | 第28-29页 |
·村民的民主权利难以保障 | 第29页 |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1页 |
·自然环境恶劣 | 第29页 |
·农业基础条件脆弱 | 第29-30页 |
·村集体经济薄弱 | 第30页 |
·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 第30页 |
·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 第30-31页 |
·忻州市老营镇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第31-32页 |
4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2-43页 |
·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32-33页 |
·坚持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 | 第32页 |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32-33页 |
·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页 |
·晋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 第33-43页 |
·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 第33-36页 |
·夯实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 第36-37页 |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大村容村貌改造 | 第37-39页 |
·创建爱民为民的好班子 | 第39-40页 |
·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 第40-42页 |
·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