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国务院论文

政府绩效评估及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8页
第1章 导论第18-40页
   ·选题的背景第18-20页
     ·时代背景第18-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与外延第20-24页
     ·政府绩效的内涵第20-21页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第21-22页
     ·政府绩效的外延第22-23页
     ·政府绩效评估的本质第23-24页
   ·政府绩效评估的意义第24-37页
     ·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第24-28页
     ·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第28-36页
     ·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第36-37页
   ·全文结构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2章 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第40-94页
   ·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第40-72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40-62页
     ·国内研究第62-72页
   ·国内外相关经验第72-87页
     ·国外相关经验第72-75页
     ·第三方评价—顾客导向第75-79页
     ·案例研究第79-87页
   ·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第87-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3章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研究第94-124页
   ·基本知识第94-118页
     ·评估主体第94-101页
     ·评估内容第101-108页
     ·评估步骤第108-111页
     ·评估系统第111-117页
     ·绩效评估的应用第117-118页
   ·评估体系的思考第118-121页
     ·设计科学的评估指标第118-119页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119页
     ·规范政府绩效评估程序第119-120页
     ·运用正确的评估方法第120-121页
   ·当前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1-122页
     ·过多地强调追求经济指标第121页
     ·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第121页
     ·重内部评价轻外部评价第121-122页
   ·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第122-123页
     ·科学性原则第122页
     ·可比可行性原则第122页
     ·综合性原则第122-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4章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24-162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客观数据评价体系第127-140页
     ·因子分析法第127-131页
     ·数据处理与主因子确定第131-137页
     ·综合得分与分析讨论第137-140页
   ·基于客户满意度(CSI)的主观数据评价体系第140-157页
     ·层次分析法(AHP)第142-146页
     ·模糊综合评价(FCE)第146-149页
     ·基于AHP与FCE的政府绩效主观评价体系第149-157页
   ·主客观指数融合方式第157-160页
     ·统一方式下的主客观融合第158-159页
     ·互补方式下的主客观融合第159-160页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第5章 基于综合指数的政府绩效分析第162-176页
   ·综合指数的内部比较分析第162-168页
     ·六因子的相关分析第162-166页
     ·政府绩效描述性统计第166-168页
   ·基于截面数据的分析第168-171页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第171-172页
   ·城市政府绩效的发展路径分析第172-174页
   ·本章小结第174-176页
第6章 基于DEA的政府绩效改进第176-190页
   ·DEA基础理论与主要模型第176-184页
     ·C~2R模型和DEA有效性定义第176-180页
     ·DEA有效(C~2R)的直观含义第180-181页
     ·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ε的C~2R模型第181-182页
     ·DEA有效(C~2R)的经济含义第182-183页
     ·基于"投入"的模型与基于"产出"的模型之间的关系第183-184页
   ·只有产出的DEA第184-187页
   ·辽宁省14城市政府绩效的DEA分析第187-189页
   ·本章小结第189-190页
第7章 工作分配问题与政府绩效的改进第190-215页
   ·工作分配问题研究第190-193页
     ·问题的传统模型第190-191页
     ·方法回顾第191-193页
   ·介绍一种新算法—最小调整法第193-197页
   ·分配问题的几种常见推广第197-200页
   ·允许两人一事的分配问题第200-211页
   ·用最小调整法求解最短时限分配问题第211-214页
     ·最短时限分配模型第211-212页
     ·最短时限问题的最小调整法第212-214页
   ·本章小结第214-215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215-219页
   ·本文研究结论第215-216页
   ·本文主要贡献第216-217页
   ·相关政策建议第217-218页
   ·研究展望第218-2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19-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31页
后记第231-233页

论文共2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动态网络的自适应双层P2P模型
下一篇: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