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 行政行为撤销的基本理论 | 第12-17页 |
(一) 行政行为撤销的涵义 | 第12页 |
(二) 行政行为的撤销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2-15页 |
(三) 行政行为撤销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二、国外行政行为的撤销之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之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之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三) 国外行政行为撤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19-20页 |
三、撤销的主体 | 第20-26页 |
(一) 权力机关的撤销权 | 第20-21页 |
(二) 上级行政主体的撤销权 | 第21-22页 |
(三) 行为主体的撤销权 | 第22-24页 |
(四) 审判机关的撤销权 | 第24-26页 |
四、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 第26-39页 |
(一) 内容违法 | 第27-29页 |
(二) 主要证据不足 | 第29-30页 |
(三) 适用依据错误 | 第30-32页 |
(四) 违反法定程序 | 第32-34页 |
(五) 超越或滥用职权 | 第34-39页 |
五、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和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限制 | 第39-48页 |
(一) 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 | 第39页 |
(二) 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限制 | 第39-48页 |
六、我国行政行为撤销制度的构建 | 第48-51页 |
(一) 明确行政行为撤销的主体 | 第48页 |
(二) 统一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 第48-49页 |
(三) 明确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和撤销的除斥期间 | 第49-50页 |
(四) 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公益维护原则和法的安定性原则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