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绪论 | 第8-11页 |
㈠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㈡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9-10页 |
1. 本课题的研究视角 | 第9页 |
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㈢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创新点 | 第10-11页 |
1.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 第10页 |
2.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二、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组织的设置、作用及建设成就 | 第11-17页 |
㈠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组织的设置 | 第11-14页 |
1. 建国后村级组织设置的历史沿革 | 第11-12页 |
2. 村民自治兴起发展中的村级组织设置 | 第12-14页 |
㈡ 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及其建设成就 | 第14-17页 |
三、当前我国村级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 第17-31页 |
㈠ 村级组织体系的内部权力运作不够协调 | 第17-21页 |
1. “两委”矛盾十分突出 | 第17-19页 |
2. 村民代表会议的虚化和边缘化 | 第19-21页 |
㈡ 村级组织生存和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 | 第21-27页 |
1. 农村家族势力对村民自治权力的控制与挑战 | 第21-23页 |
2. 乡镇政权对村治事务的干预 | 第23-27页 |
㈢ 村级组织的人员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够科学完善 | 第27-31页 |
1. 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使素质不高的村干部易上难下 | 第27-29页 |
2. 激励机制的缺失,使村干部实干的积极性不高 | 第29-31页 |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路 | 第31-44页 |
㈠ 优化制度设计,使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和谐共进 | 第31-33页 |
㈡ 消除农村家族势力不良影响的基本对策 | 第33-37页 |
1. 加快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消解家族势力的经济基础 | 第33-34页 |
2. 大力培育中介组织,生成现代化的群体归属需要 | 第34-36页 |
3. 加强对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及重视专门性的立法与执法 | 第36-37页 |
㈢ 调整理顺乡镇与村之间的关系 | 第37-39页 |
㈣ 创新人员管理与激励机制,搞好村级组织的人事建设 | 第39-44页 |
1. 严格任职条件,简化对不称职村干部的罢免程序 | 第39-40页 |
2. 构建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保持村级组织的活力 | 第40-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