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文论生命化批评的人文意蕴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唐代文论生命化批评的类型层次分析 | 第11-24页 |
(一) 人体之喻 | 第12-14页 |
(二) 精气之喻 | 第14-17页 |
(三) 人文化成 | 第17-24页 |
1. “天地生文”的重文情结 | 第18-20页 |
2. “文德双修”的修养情结 | 第20-21页 |
3. “以身相殉”的苦吟情结 | 第21-24页 |
二、唐代文论生命化批评的人文蕴涵 | 第24-53页 |
(一) 追求“生气远出”的生命活力 | 第24-29页 |
1. 审美主体的生命之气 | 第25-27页 |
2. 审美对象的灵动之气 | 第27-29页 |
(二) 强调“天然浑成”的有机整体 | 第29-36页 |
1. 完整统一的结构框架 | 第30-33页 |
2. 表里如一的内容形式 | 第33-35页 |
3. 和谐一致的艺术要素 | 第35-36页 |
(三) 崇尚“风神逸韵”的格调品味 | 第36-53页 |
1. 高扬风骨精神 | 第36-41页 |
2. 崇慕势态力度 | 第41-47页 |
3. 追求逸韵淡雅 | 第47-53页 |
三、唐代文论生命化批评形成原因的文化阐释 | 第53-64页 |
(一)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孳乳浸润 | 第53-57页 |
(二) 唐代三教并举的思想文化直接促动 | 第57-61页 |
(三) 唐代文士少年精神的深刻影响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文献综述 | 第72-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