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26页 |
| ·抗菌肽的来源与分布 | 第17-20页 |
| ·抗菌肽的分类 | 第20-21页 |
| ·α-螺旋抗菌肽 | 第20页 |
| ·含半胱氨酸的抗菌肽 | 第20-21页 |
| ·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的抗菌肽 | 第21页 |
| ·β-折叠抗菌肽 | 第21页 |
| ·含稀有被修饰氨基酸的抗菌肽 | 第21页 |
| ·抗菌肽的性质、结构与功能 | 第21-22页 |
| ·抗菌肽的性质 | 第21页 |
| ·抗菌肽的结构 | 第21-22页 |
| ·抗菌肽的生物活性 | 第22页 |
|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 ·锌离子盐桥的作用 | 第23页 |
| ·通过形成Pro铰链改变自身构型 | 第23页 |
| ·与膜上脂类作用 | 第23页 |
| ·辅助因子的共同作用 | 第23-24页 |
| ·抗菌肽的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 ·本课题的工作基础及可行性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真菌产生抗菌培养条件的初步优化 | 第26-43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 ·试剂 | 第26-27页 |
| ·仪器 | 第27页 |
| ·检验Penicillium sp.M03能否产生抗菌物质的实验 | 第27-28页 |
| ·菌种及培养基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 ·实验结果 | 第28页 |
| ·结论 | 第28页 |
| ·真菌的发酵条件简介 | 第28-31页 |
| ·培养基 | 第28-30页 |
| ·温度 | 第30页 |
| ·pH | 第30页 |
| ·接种量 | 第30-31页 |
| ·菌种来源及培养基 | 第31页 |
| ·菌种 | 第31页 |
| ·培养基 | 第31页 |
| ·真菌产生抗菌肽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1-33页 |
| ·菌种培养方法 | 第31页 |
| ·抗菌活性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 ·培养基优化方法 | 第32-33页 |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3页 |
| ·发酵条件优化的结果 | 第33-41页 |
| ·培养基优化结果 | 第33-36页 |
| ·培养条件优化结果 | 第36-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抗菌肽的发酵罐生产 | 第43-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3-45页 |
| ·菌种 | 第45页 |
| ·培养基 | 第45页 |
| ·培养方法 | 第45-46页 |
| ·菌种活化 | 第45页 |
| ·种子培养 | 第45页 |
| ·发酵罐培养 | 第45-46页 |
| ·培养过程监测 | 第46-49页 |
| ·方法 | 第46页 |
| ·结果 | 第46-49页 |
| ·发酵染菌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 第49-53页 |
| ·发酵罐染菌后的现象 | 第50页 |
| ·染菌原因的分析 | 第50-51页 |
| ·染菌原因的确定 | 第51-52页 |
| ·染菌问题的解决 | 第52页 |
| ·发酵染菌问题的预防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抗菌肽的分离纯化 | 第54-65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4页 |
| ·试剂 | 第54页 |
| ·仪器 | 第54页 |
| ·发酵液的前期处理 | 第54-55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55页 |
| ·发酵液的紫外全波长扫描 | 第55页 |
| ·使用DAD检测器进行多波长检测 | 第55页 |
| ·发酵液柱层析分离 | 第55-59页 |
| ·Sephadex LH-20柱层析 | 第55-57页 |
| ·Sepharose-DEA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57-58页 |
| ·Sephadex G-15脱盐 | 第58-59页 |
| ·分离纯化结果 | 第59-62页 |
| ·Sephadex LH-20柱层析结果 | 第59-61页 |
| ·Sepharose-DEA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结果 | 第61-62页 |
| ·Sephadex G-15脱盐结果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 第五章 抗菌肽基本性质的研究 | 第65-8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65页 |
| ·试剂 | 第65页 |
| ·仪器 | 第65页 |
| ·AF2的纯度检测 | 第65页 |
| ·SDS-PAGE电泳检测 | 第65页 |
| ·Superdex~(TM) 75柱层析 | 第65页 |
| ·AF2结构的初步探讨 | 第65-68页 |
| ·AF2的茚三酮反应 | 第65-66页 |
| ·AF2的双缩脲反应 | 第66页 |
| ·AF2的紫外全波长扫描 | 第66页 |
| ·AF2红外光谱测定 | 第66-67页 |
| ·NMR测定 | 第67页 |
| ·分子量测定(ESI-MS) | 第67-68页 |
| ·AF2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68页 |
| ·AF2的稳定性研究 | 第68-69页 |
|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 第68页 |
| ·对温度的稳定性 | 第68页 |
| ·对酸碱的稳定性 | 第68页 |
| ·对蛋白酶的稳定性 | 第68页 |
| ·AF2抑菌作用研究 | 第68-6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9-74页 |
| ·AF2纯度检测结果 | 第69-70页 |
| ·AF2结构的初步研究结果 | 第70-72页 |
| ·AF2的稳定性实验结果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80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