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第一节 5 个山羊品种简介及其遗传学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 5 个山羊品种简介 | 第11-13页 |
·西农萨能奶山羊 | 第11页 |
·崂山奶山羊 | 第11-12页 |
·关中奶山羊 | 第12页 |
·板角山羊 | 第12-13页 |
·贵州白山羊 | 第13页 |
2 5 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学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3-14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4-15页 |
·生化标记 | 第15-16页 |
·分子标记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微卫星DNA 标记及其在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24页 |
1 微卫星的结构类型与形成机制 | 第19页 |
2 微卫星优于其它标记的特点及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3 微卫星位点的获得及选择 | 第20-21页 |
4 微卫星DNA 标记在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及种群的亲缘关系 | 第21-22页 |
·鉴定个体及亲缘关系 | 第22页 |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 第22-23页 |
·杂种优势预测 | 第23页 |
·标记辅助选择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山羊MHC 的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 MHC 概述 | 第24-25页 |
·MHC 基因的结构 | 第25页 |
·MHC 分子 | 第25页 |
2 山羊MHC 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3 MHC 与经济性状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7-59页 |
第一节 5 个山羊品种微卫星标记研究 | 第27-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实验动物 | 第27-28页 |
·仪器设备 | 第28页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2 统计与分析 | 第33-36页 |
·群体内的遗传分析 | 第33-34页 |
·群体间的遗传分析 | 第34-35页 |
·微卫星标记与奶山羊生长发育性状和生产指标的关联分析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基因组DNA 的检测 | 第36页 |
·PCR 产物的检测 | 第36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 | 第36-37页 |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37-42页 |
·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42-44页 |
·崂山奶山羊和西农萨能奶山羊生长发育性状和生产指标的分析 | 第44-45页 |
·生长发育性状和生产指标的微卫星标记效应的关联分析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抽样与样本含量的问题 | 第46-47页 |
·影子带与带型判断 | 第47-48页 |
·5 个山羊品种的遗传特性 | 第48页 |
·微卫星座位与生长发育性状和产奶量以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 第48-50页 |
第二节 5 个山羊品种DQA1 和DQA2 的PCR-RFLP 分析 | 第50-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50页 |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50页 |
·DQA1 和DQA2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50-51页 |
·PCR 产物的酶切消化和电泳 | 第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PCR 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51页 |
·酶切产物的检测 | 第51-52页 |
·DQA1 和DQA2 基因的PCR-RFLP 的统计分析 | 第52-54页 |
·DQA 基因座与生长发育性状和生产指标的关联分析 | 第54-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DQA 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56-57页 |
·DQA1 和DQA2 基因与生长发育性状和生产指标的关联分析 | 第57-58页 |
第三节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缩略词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