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2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贫困 | 第20-21页 |
·贫困人口 | 第21页 |
·城市贫困人口 | 第21-22页 |
·社会救助 | 第22-2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 | 第24-44页 |
·西方社会保障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 | 第24-25页 |
·社会保障的由来和发展 | 第25-26页 |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及特点 | 第26-28页 |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第28-29页 |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28页 |
·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28-29页 |
·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 第29-31页 |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 第29-30页 |
·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 第30-31页 |
·最低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 | 第31-40页 |
·社会救助的背景 | 第32页 |
·社会救助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32-35页 |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35-37页 |
·我国现行的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制度及模式选择 | 第37-40页 |
·社会救助相关文献综述 | 第40-44页 |
第3章 无锡城市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状况考察 | 第44-64页 |
·无锡概况 | 第44-47页 |
·无锡城市贫困人口的总体规模和构成分析 | 第47-49页 |
·无锡城市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 | 第49-57页 |
·无锡市总工会建档特困职工状况 | 第50-53页 |
·无锡市妇联建档贫困母亲家庭状况 | 第53-55页 |
·屡创新高的CPI的影响——以食品涨价为例 | 第55-57页 |
·无锡城市贫困人口的特点 | 第57页 |
·无锡城市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 | 第57-61页 |
·社会原因 | 第58-59页 |
·贫困者自身原因 | 第59-60页 |
·自然原因 | 第60-61页 |
·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心理及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 第61-64页 |
·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心理 | 第61-62页 |
·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心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 第62-64页 |
第4章 无锡市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64-75页 |
·无锡社会救助制度运行机制 | 第64-70页 |
·核心——无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64-66页 |
·配套——无锡市各类专项救助制度 | 第66-69页 |
·针对贫困人口的临时救助 | 第69页 |
·社会互助 | 第69-70页 |
·无锡现行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的存在问题和缺陷 | 第70-75页 |
·注重经济济困轻心理救助 | 第71页 |
·注重形式扩面轻实质覆盖 | 第71页 |
·强调生存轻发展 | 第71-72页 |
·强调管理轻服务 | 第72页 |
·注重事后救助忽视事前预防 | 第72-73页 |
·贫困边缘人和特殊贫困者 | 第73-74页 |
·资金瓶颈 | 第74-75页 |
第5章 构建无锡新型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体系 | 第75-87页 |
·"让服务惠及穷人"——重建参与各方的责任关系框架 | 第75-78页 |
·加快制定《无锡市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实施办法》 | 第78-80页 |
·深化政府方面的正式支持 | 第80-84页 |
·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80-81页 |
·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救助标准 | 第81页 |
·健全民主参与机制 | 第81-82页 |
·加强配套救助制度建设 | 第82-84页 |
·加大社会救助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 第84页 |
·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 | 第84-85页 |
·广泛开展贫困人口心理救助 | 第85-87页 |
结束语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96页 |
附录A:《世界人权宣言》部分条款 | 第93-94页 |
附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条款 | 第94-95页 |
附录C:八个千年发展目标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