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聚乳酸(PLLA)性质及其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 第11-19页 |
·聚乳酸的性能和改性 | 第11-12页 |
·聚乳酸类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12-14页 |
·聚乳酸的生物降解 | 第14-16页 |
·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 | 第16-18页 |
·PLA临床应用研究 | 第18-19页 |
·磷酸钙生物玻璃陶瓷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第19-25页 |
·磷酸钙生物陶瓷 | 第19-20页 |
·磷酸钙基陶瓷纤维复合材料 | 第20-22页 |
·偏磷酸钙玻璃及其复合材料 | 第22-25页 |
·本研究设想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β-CMPW的制备、表征和表面改性 | 第27-39页 |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β-CMP晶须的制备、改性方法 | 第28-29页 |
·β-偏磷酸钙晶须的表征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β-CMP粉体XRD图谱 | 第30页 |
·不同钙磷比对β型偏磷酸钙晶须形貌的影响 | 第30-31页 |
·添加晶核剂的影响 | 第31-33页 |
·热处理温度对形貌的影响 | 第33-34页 |
·热处理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洗滤介质的影响 | 第35页 |
·洗滤时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卵磷脂表面改性对β-CMP晶须形貌的影响 | 第36-37页 |
·卵磷脂含量对接触角的影响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β-CMPW/PLLA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 | 第39-51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9-40页 |
·SC-MC工艺成型β-CMP_W/PLLA | 第40页 |
·PM-MC工艺成型β-CMP_W/PLLA | 第40-41页 |
·β-CMP_W/PLLA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表征 | 第4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1-50页 |
·SC-MC工艺成型样品的力学性能 | 第41-46页 |
·热处理温度对β-CMP_W/PL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CMP:PLLA配比(wt%)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CMP粉体粒径对β-CMP_W/PLLA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 第44页 |
·卵磷脂改性对β-CMP_W/PLLA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PM-MC工艺成型样品的力学性能 | 第46-50页 |
·成型温度制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成型压力制度的影响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β-偏磷酸钙晶须和β-CMPW/PLLA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 | 第51-63页 |
·降解样品的制备和降解溶液的配制 | 第51-52页 |
·β-偏磷酸钙晶须的制备 | 第51页 |
·β-CMP_W/PLLA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1页 |
·降解实验溶液的配制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2页 |
·β-偏磷酸钙晶须在体外降解过程中的形貌变化 | 第52-53页 |
·体外降解对β-偏磷酸钙晶须表面的影响 | 第53-55页 |
·β-CMP_W体外降解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 | 第55-56页 |
·体外降解时间对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6页 |
·体外降解对W-CMP_W/PLLA复合材料形貌的影响 | 第56-58页 |
·体外降解对SBF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58-59页 |
·体外降解对PLLA分子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W-CMP_W/PLLA复合材料降解过程表面物质成分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β-CMPW和β-CMPW/PLLA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实验 | 第63-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标准试件的制备 | 第63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63页 |
·大鼠成骨细胞培养、鉴定 | 第63-64页 |
·材料与细胞复合培养 | 第64页 |
·MTT法测细胞与材料共孵育后细胞的增殖情况 | 第64-65页 |
·分析测试仪器和方法 | 第65页 |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65页 |
·MTT比色分析法测定光吸收值 | 第65页 |
·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复合材料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65-67页 |
·MTT比色结果 | 第67页 |
·荧光显微镜实验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展望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