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10页 |
一、本题研究的背景与实际意义 | 第7-8页 |
二、综述国内外有关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 第8-9页 |
三 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戏曲文化与人格塑造的内涵分析 | 第10-20页 |
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第10-12页 |
一、文化的界定 | 第10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第10-12页 |
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构成和文化视角 | 第12-15页 |
一、儒家思想 | 第12-13页 |
二、道教文化 | 第13页 |
三、佛教文化 | 第13-14页 |
四、民间文化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人格塑造的内涵分析 | 第15-20页 |
一、什么是人格 | 第15-16页 |
二、当今社会的人格危机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戏曲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普及优秀文化知识,实现优秀文化传递 | 第20-24页 |
一、戏曲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典范 | 第20-23页 |
二、教育是实现文化传递的重要途径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塑造道德人格 | 第24-27页 |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格塑造的终极目标 | 第24-25页 |
二、戏曲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作用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审美人格 | 第27-32页 |
一、审美人格的定位 | 第27-28页 |
二、戏曲对大学生审美人格塑造的作用 | 第28-32页 |
第三章 戏曲在普通高校推行的实施对策 | 第32-48页 |
第一节 戏曲课程体系建构 | 第32-36页 |
一、音乐课程与文化的关系 | 第32-33页 |
二、中国音乐课程建构 | 第33-34页 |
三、中国戏曲课程建构 | 第34-36页 |
第二节 音乐教师戏曲素质培养 | 第36-42页 |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新的教育观 | 第37-39页 |
二、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树立“终身学习”观 | 第39-41页 |
三、采用“自主吸收式”教学范型,树立“多样化”教学观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校园戏曲文化建设 | 第42-48页 |
一、戏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二、校园戏曲文化的类型 | 第43-45页 |
三、校园戏曲文化建设的措施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