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本题意义 | 第1-29页 |
一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 第8-20页 |
1.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和分化 | 第8-9页 |
2.TDF探索历程 | 第9-11页 |
3.性别决定的核心基因—SRY/Sry | 第11-13页 |
4.影响性别决定的其他基因及其与SRY/Sry的关系 | 第13-16页 |
5.影响性别决定的其他因素 | 第16页 |
6.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 | 第16-20页 |
二 核酸免疫的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1.核酸免疫的研究历程 | 第20页 |
2.核酸免疫的接种途径和剂量 | 第20-22页 |
3.核酸免疫的免疫应答机理 | 第22-24页 |
4.增强核酸疫苗效力的途径 | 第24-25页 |
5.优点和安全性 | 第25-27页 |
三 本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 第27-29页 |
1.本题的理论依据 | 第27页 |
2.本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9-38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1.动物材料、质粒及菌株 | 第29页 |
2.酶、试剂盒及各种化学试剂 | 第29页 |
二 实验方法与过程 | 第29-38页 |
1.实验设计思路 | 第29页 |
2.具体实验过程 | 第29-38页 |
第三部分 结果和分析 | 第38-44页 |
一 PCR3.1-SRY重组子的鉴定过程 | 第38-39页 |
1.用实验室保存的菌种提取质粒 | 第38页 |
2.重新连接酶切后的目的片断和载体片断 | 第38-39页 |
3.检测新连接的质粒 | 第39页 |
二 大量制备核酸疫苗并进行质量控制 | 第39-40页 |
三 检测子代小鼠 | 第40-44页 |
1.统计仔鼠总数和性别比例 | 第40-41页 |
2.检测仔鼠的基因型 | 第41-42页 |
3.检测性反转仔鼠的性周期和生殖能力 | 第42-44页 |
第四部分 讨论和结论 | 第44-49页 |
一 有关核酸疫苗制备的讨论 | 第44-45页 |
1.菌种和质粒的保存 | 第44页 |
2.载体的选择 | 第44页 |
3.核酸疫苗浓度和纯度的控制 | 第44-45页 |
二 有关免疫实验和交配实验的讨论 | 第45-46页 |
1.免疫剂量和免疫次数 | 第45页 |
2.产仔量的讨论 | 第45-46页 |
三 有关检测仔鼠基因型的讨论 | 第46-47页 |
1.模板DNA的制备 | 第46页 |
2.模板DNA的溶解和使用量 | 第46-47页 |
3.PCR反应体系 | 第47页 |
四 结论 | 第47-48页 |
五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61页 |
附录一:溶液配制 | 第53-55页 |
附录二:表达载体pCR3.1-Sry构建流程图 | 第55-56页 |
附录三:重组质粒中Sry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56-59页 |
附录四:免疫孕鼠产仔的原始数据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