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光伏发电系统与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世界能源形势与前景预测 | 第11-12页 |
·光伏并网发电的优点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光伏并网发电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3-15页 |
·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单相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7-29页 |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 第18-22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分类 | 第18-19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 第19-21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21-22页 |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2-28页 |
·前级DC/DC 升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22-25页 |
·后级全桥逆变主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SPWM 控制原理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 第29-38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目标 | 第29-30页 |
·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控制策略分析比较 | 第30-32页 |
·电流滞环比较控制方式 | 第30-31页 |
·固定开关频率法 | 第31-32页 |
·其它控制策略 | 第32页 |
·电流无差拍控制策略 | 第32-34页 |
·无差拍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无差拍控制策略 | 第33-34页 |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 | 第34-36页 |
·本系统采用的控制策略 | 第36-37页 |
·双环控制与无差拍控制的比较 | 第36页 |
·改进型的电压电流控制策略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光伏并网系统软硬件设计实现 | 第38-56页 |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参数 | 第38-39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硬件设计 | 第39-47页 |
·BOOST 升压电感参数设计 | 第39-40页 |
·直流母线稳压电容参数设计 | 第40-41页 |
·输出滤波电感参数设计 | 第41-42页 |
·逆变主电路开关管参数设计 | 第42-43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44-46页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软件设计 | 第47-55页 |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47-49页 |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49-50页 |
·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数字锁相环的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PI 环控制子程序设计 | 第52-54页 |
·SPWM 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实验 | 第56-63页 |
·并网逆变的仿真研究 | 第56-58页 |
·电压电流双环并网逆变仿真 | 第56-57页 |
·市电变化动态并网仿真 | 第57-58页 |
·并网逆变实验与结果 | 第58-62页 |
·并网逆变器概况 | 第58-59页 |
·各个信号波形 | 第59-60页 |
·输出接阻性负载实验波形 | 第60-62页 |
·并网实验波形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3页 |
·发展与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一: 部分初始化程序 | 第69-72页 |
1. 系统初始化程序 | 第69页 |
2. CAP 捕获初始化 | 第69-70页 |
3. 升压和逆变初始化 | 第70-72页 |
附录二: 样机实物照片 | 第72-74页 |
1. 强电部分 | 第72页 |
2. 弱电部分 | 第72-73页 |
3. DSP 控制板 | 第73-7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