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论侵权行为法上的过失相抵规则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部分 过失相抵规则的基础理论第11-16页
 一、过失相抵规则及英美法上相关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1-13页
  (一) 大陆法系第11-12页
  (二) 英美法系第12-13页
 二、过失相抵规则的法律特征第13-14页
  (一) 受害人因为他人的侵权行为而遭受损害第13页
  (二) 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扩大也具有过错第13页
  (三) 其效力是减轻或者免除加害人的赔偿责任第13-14页
  (四) 是法院依职权主动适用的规则第14页
 三、过失相抵规则产生的理论基础第14-16页
  (一) 各种学说及评价第14-15页
  (二) 结论:需要社会整体利益观的矫正第15-16页
第二部分 过失相抵规则的理论及实践价值——从侵权行为法的整体研究出发第16-27页
 一、侵权行为法的目的——过失相抵规则的价值基础探讨第17-20页
  (一) 侵权行为法的惩罚性第17-19页
  (二) 侵权行为法的赔偿性第19-20页
  (三) 侵权行为法的阻却性第20页
 二、侵权行为法的利益平衡性——过失相抵规则的价值基础重塑第20-22页
 三、侵权行为法的经济视角分析——过失相抵规则之实践价值的理论探索第22-24页
 四、结论——过失相抵规则的价值第24-27页
  (一) 过失相抵规则的惩罚性、赔偿性与预防性第24-25页
  (二) 过失相抵规则的利益平衡性第25-26页
  (三) 过失相抵规则的经济学价值第26-27页
  (四) “利益平衡性”对传统的过失相抵规则之理论基础的补充第27页
第三部分 过失相抵规则在侵权法上的适用范围第27-35页
 一、所适用的归责原则第27-30页
  (一) 过错责任原则第28页
  (二) 严格责任原则第28-30页
  (三) 公平责任原则第30页
 二、所适用的受害人的主观过错形态第30-31页
 三、所适用的主体范围第31-35页
  (一) 应适用于与受害人有密切关系的第三人第31-34页
  (二) 可类推适用于连带侵权责任人第34-35页
第四部分 过失相抵规则的构成要件第35-43页
 一、受害人须有过错第35-40页
  (一) 受害人过错的性质第36-37页
  (二) 受害人过错的判断第37-39页
  (三) 受害人过错的类型第39-40页
 二、受害人的行为必须是同一损害发生或扩大的原因第40-41页
 三、受害人的行为必须是不当的行为第41页
 四、关于受害人必须具有过失相抵能力是否应作为过失相抵规则之构成要件的探讨第41-43页
  (一) 关于过失相抵能力第41-42页
  (二) 受害人是否必须具有过失相抵能力第42-43页
第五部分 过失相抵规则的具体操作第43-48页
 一、传统方法及评价第43-45页
  (一) 过错比重法第43-44页
  (二) 原因力大小比较法第44-45页
 二、对原有规则的改进第45-47页
  (一) 受害人过失与否的判断第45-46页
  (二) 双方责任的分配第46-47页
 三、必须考虑的问题第47-48页
  (一) 严格责任下的过失相抵规则的运用第47页
  (二) 商事主体的特殊性第47-48页
  (三) 受害人的特异体质第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叶中甲基化EGCG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南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