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舆情预警的历史和现状 | 第10-11页 |
·互联网舆情的特点 | 第11-13页 |
·网络民意表达助推着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 | 第12页 |
·网络民意表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 第12页 |
·网络民意容易被操纵和利用 | 第12-13页 |
·网络民意表达中存在非理性和情绪化倾向 | 第13页 |
·涉警舆情和政府对舆情的策略 | 第13-15页 |
·既要高度重视与尊重网络民意,又要对网络民意进行科学甄别 | 第14页 |
·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 | 第14-15页 |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 第15页 |
·有效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对公众舆论加以科学的引导 | 第15页 |
·互联网舆情预警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本课题理论意义和价值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第18-24页 |
·内容分析法 | 第18-19页 |
·内容分析法简介 | 第18页 |
·内容分析研究性工具平台 | 第18-19页 |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 | 第19-20页 |
·据挖掘概念 | 第19-20页 |
·数据挖掘与传统分析方法的区别 | 第20页 |
·Web 挖掘技术 | 第20-22页 |
·一种基于网页结构树的Web 信息抽取方法 | 第20-21页 |
·数据挖掘时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环节 | 第21页 |
·Web 挖掘中的常用技术 | 第21-22页 |
·相关技术方法的特点比较。具体见表2-1 和表2-2 | 第22-23页 |
·信息获取的综合技术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互联网舆情预警系统分析 | 第24-38页 |
·严峻的社会稳定形势对预警的需求分析 | 第24-26页 |
·互联网虚拟社会管控不当的危害分析 | 第26-27页 |
·如何有效做好互联网舆情危机处置的分析 | 第27-31页 |
·树立科学理念 | 第27-28页 |
·遵循舆情规律 | 第28-29页 |
·把握复杂现实 | 第29-31页 |
·舆情预警对情报信息工作的需求分析 | 第31-34页 |
·网上情报信息工作的含义 | 第31-32页 |
·开展网上情报信息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32-33页 |
·开展网上情报信息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 第33-34页 |
·互联网舆情预警系统方案分析 | 第34-36页 |
·舆情监测是当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 第34页 |
·要弄清舆情监测的目标 | 第34-35页 |
·设计的舆情预警方案要紧密结合实战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互联网舆情预警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56页 |
·互联网舆情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38-41页 |
·舆情监控预警系统设计的法定条件 | 第41-42页 |
·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功能的设计 | 第42-46页 |
·舆情分析引擎功能 | 第42-43页 |
·自动信息采集功能 | 第43-45页 |
·信息抽取功能 | 第45-46页 |
·互联网舆情预警系统的实现 | 第46-54页 |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 | 第46页 |
·舆情监测的主要流程 | 第46-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互联网舆情预警系统案例及测试 | 第56-65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56-57页 |
·系统”软硬件环境要求 | 第56-57页 |
·技术框架 | 第57-58页 |
·系统优势 | 第58页 |
·系统测试 | 第58-64页 |
·测试方案实例 | 第58-59页 |
·测试结果 | 第59-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5-68页 |
·信息社会舆情预警的前景 | 第65-66页 |
·互联网舆情危机的不确定性预测 | 第66页 |
·互联网对社会进步的效应展望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