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19页 |
| ·葡萄灰霉病症状 | 第13页 |
| ·葡萄灰霉病病原菌 | 第13-15页 |
| ·病原菌形态 | 第13页 |
|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 ·病原菌的致病性 | 第14-15页 |
| ·病原菌的抗药性 | 第15页 |
| ·葡萄灰霉病流行规律 | 第15-16页 |
|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 第16-18页 |
| ·葡萄本身的抗病性利用 | 第16页 |
| ·田间管理防病 | 第16页 |
| ·药剂防治 | 第16-17页 |
| ·生物防治 | 第17页 |
| ·保鲜防治 | 第17-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 ·葡萄果实抗病性测定 | 第19页 |
| ·材料 | 第19页 |
| ·方法 | 第19页 |
| ·葡萄果实上微生物多样性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第19-20页 |
| ·材料 | 第19页 |
| ·方法 | 第19-20页 |
| ·葡萄果实表面分泌物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第20页 |
| ·材料 | 第20页 |
| ·方法 | 第20页 |
| ·葡萄果实营养物质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第20-2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0页 |
| ·方法 | 第20-23页 |
| ·葡萄果实中主要生化物质对葡萄灰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3-25页 |
| ·材料 | 第23页 |
| ·方法 | 第23-2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1页 |
| ·葡萄果实抗病性测定 | 第25-26页 |
| ·葡萄果实上微生物多样性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第26-29页 |
| ·葡萄花瓣上的微生物区系 | 第26页 |
| ·青果期葡萄果实上的微生物区系 | 第26-27页 |
| ·成熟期葡萄果实上的微生物区系 | 第27页 |
| ·贮藏期葡萄果实上的微生物区系 | 第27-28页 |
| ·葡萄果实上的微生物随生育期(抗病性)的变化 | 第28-29页 |
| ·葡萄果实表面分泌物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第29-30页 |
| ·葡萄果实生化指标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第30-33页 |
|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30页 |
| ·有机酸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 ·单宁含量测定 | 第31页 |
| ·白藜芦醇含量测定 | 第31-33页 |
| ·葡萄果实中主要生化物质对灰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3-41页 |
| ·可溶性糖对灰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3-36页 |
| ·苹果酸和酒石酸对灰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单宁对灰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7-39页 |
| ·白藜芦醇对灰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9-41页 |
| 4 讨论 | 第41-46页 |
| ·葡萄果实抗病性测定 | 第41页 |
| ·葡萄果实上微生物多样性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第41-42页 |
| ·葡萄果实表面分泌物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第42页 |
| ·葡萄果实生化指标与灰霉病关系的研究 | 第42-44页 |
| ·可溶性糖与灰霉病的关系 | 第42-43页 |
| ·有机酸与灰霉病的关系 | 第43页 |
| ·单宁与灰霉病的关系 | 第43-44页 |
| ·白黎芦醇与灰霉病的关系 | 第44页 |
| ·研究展望 | 第44-46页 |
| 5 结论 | 第46-47页 |
| ·葡萄果实抗病性测定 | 第46页 |
| ·葡萄果实上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 | 第46页 |
| ·葡萄果实表面分泌物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 | 第46页 |
| ·葡萄果实营养成分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 | 第46页 |
| ·葡萄果实中主要生化物质对灰霉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 附录 | 第55-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