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沟N1油藏储层建模与综合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储层建模国外现状 | 第10-11页 |
·储层建模国内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17页 |
·工区地理位置 | 第15页 |
·开发历程 | 第15-17页 |
第3章 地质特征 | 第17-26页 |
·地层层序 | 第17-19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7页 |
·标准层特征 | 第17-18页 |
·小层划分 | 第18-19页 |
·构造特征 | 第19-21页 |
·沉积特征 | 第21-22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2-26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2-23页 |
·宏观物性特征 | 第23-24页 |
·储层微观特征 | 第24-25页 |
·粘土矿物性质 | 第25-26页 |
第4章 储层地质建模 | 第26-42页 |
·储层地质建模概述 | 第26页 |
·储层建模方法 | 第26-28页 |
·确定性建模 | 第26-27页 |
·随机性建模 | 第27-28页 |
·构造建模 | 第28-29页 |
·断层模型 | 第28页 |
·构造层面建模 | 第28-29页 |
·相控建模软件的选择 | 第29-30页 |
·相控建模的基本原理及流程 | 第30-31页 |
·相控特征分析 | 第31-35页 |
·沉积相对储层参数的控制特征 | 第31-33页 |
·复合相对油层参数的控制特征 | 第33-35页 |
·相控变化趋势模型 | 第35-37页 |
·沉积微相及流体相数值描述 | 第35-36页 |
·相控变化趋势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克里金井间参数预测 | 第37-39页 |
·储层参数相控-克里金模型展布结果 | 第39-42页 |
第5章 开发效果分析 | 第42-56页 |
·油井生产状况 | 第42-43页 |
·注水特征 | 第43-46页 |
·油井见效见水特征 | 第46-50页 |
·油井见效类型与特征 | 第46-49页 |
·油井总体见水特征 | 第49-50页 |
·剖面动用状况 | 第50-54页 |
·地层压力情况 | 第54-55页 |
·存水率 | 第55-56页 |
第6章 储层综合评价 | 第56-71页 |
·储量计算 | 第56-58页 |
·储量计算方法 | 第56页 |
·参数的选择 | 第56-57页 |
·计算结果 | 第57-58页 |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 第58-66页 |
·层内非均质特征描述 | 第59-60页 |
·层间非均质特征描述 | 第60-62页 |
·平面非均质特征描述 | 第62-66页 |
·综合评价 | 第66-68页 |
·评价参数的选择 | 第66页 |
·单项参数分值计算 | 第66-67页 |
·各项参数的“权”系数的确定 | 第67页 |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类 | 第67-68页 |
·有利区块预测 | 第68-71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