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着陆过程返回舱摆动与减旋研究
| 目录 | 第1-7页 |
| 图目录 | 第7-10页 |
|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概述 | 第12页 |
| ·伞—舱回收着陆系统简介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12-18页 |
| ·载人飞船的回收着陆系统简介 | 第12-15页 |
| ·相关领域的研究 | 第15-18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创新与结论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伞舱系统回收过程动力学建模 | 第21-53页 |
| ·降落伞—返回舱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21-34页 |
| ·坐标系定义 | 第21-22页 |
| ·欧拉法 | 第22-23页 |
| ·四元数法 | 第23-24页 |
| ·简化假设 | 第24页 |
| ·降落伞的表观惯性 | 第24-25页 |
| ·降落伞的运动方程 | 第25-27页 |
| ·返回舱的运动方程 | 第27-29页 |
| ·约束方程 | 第29页 |
| ·弹性模型 | 第29-31页 |
| ·降落伞的气动力和阻尼力矩的计算 | 第31-32页 |
| ·降落伞的几何参数和质量特性的计算 | 第32-33页 |
|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 ·拉直动力学模型 | 第34-41页 |
| ·简化假设 | 第35-36页 |
| ·变质量质点的动力学方程 | 第36-38页 |
| ·返回舱的动力学方程 | 第38页 |
| ·运动学方程和几何关系式 | 第38-39页 |
| ·大小引导伞的处理 | 第39-40页 |
| ·充气阶段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40-41页 |
| ·充气动力学模型 | 第41-45页 |
| ·简化假设 | 第42页 |
| ·运动方程 | 第42-43页 |
| ·阻力面积随时间的增长 | 第43页 |
| ·收口伞衣的充满时间 | 第43-44页 |
| ·伞衣表观质量的计算 | 第44-45页 |
| ·降落伞转动惯量的计算 | 第45页 |
| ·转换吊挂动力学模型 | 第45-52页 |
| ·伞、舱之间的吊挂状态 | 第46-48页 |
| ·"自由展开"模型 | 第48-52页 |
| ·分析流程简图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三章 着陆过程风场对返回舱摆动影响分析 | 第53-73页 |
| ·风场概述 | 第53-54页 |
| ·平均风/准定常风 | 第53页 |
| ·风切变 | 第53-54页 |
| ·阵风/突风 | 第54页 |
| ·模型描述 | 第54-55页 |
| ·定义坐标系 | 第54-55页 |
| ·基本假设 | 第55页 |
| ·基本模型 | 第55页 |
| ·不同风场条件下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5-71页 |
| ·仿真条件 | 第55-59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9-71页 |
| ·返回舱水平速度和风速之间的关系 | 第71-72页 |
| ·本章结论 | 第72-73页 |
| 第四章 回收着陆过程返回舱减旋控制研究 | 第73-85页 |
| ·模型描述 | 第73页 |
| ·计算条件 | 第73-74页 |
| ·不考虑减旋控制时返回舱的运动规律 | 第74-80页 |
| ·返回舱角速度的变化 | 第74-77页 |
| ·返回舱姿态角变化 | 第77-78页 |
| ·返回舱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 第78-80页 |
| ·考虑减旋控制时返回舱的运动情况 | 第80-83页 |
| ·减旋方式 | 第80页 |
| ·第一种减旋方式下的返回舱运动情况 | 第80-82页 |
| ·第二种减旋方式下的返回舱运动情况 | 第82-83页 |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83-85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表 | 第88-91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