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文摘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第一章 轮状病毒研究概况 | 第14-22页 |
1 RV的培养特性和理化学特性 | 第14-16页 |
·RV的培养特性 | 第14-15页 |
·RV的理化特性 | 第15页 |
·RV的血凝及蚀斑形成特性 | 第15-16页 |
2 轮状病毒病的流行概况 | 第16-17页 |
3 RV感染的保护机制 | 第17-18页 |
·肠局部粘膜免疫机理 | 第17页 |
·血清抗体的免疫机制 | 第17-18页 |
·细胞免疫机制 | 第18页 |
·其它非免疫保护机制 | 第18页 |
4 RV诊断技术综述 | 第18-20页 |
·RV诊断方法及特点 | 第18-19页 |
·猪RV诊断 | 第19-20页 |
5 RV疫苗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RV口服减毒活疫苗 | 第20-21页 |
·RV亚单位疫苗 | 第21页 |
·合成多肽疫苗 | 第21页 |
·RV DNA疫苗 | 第21-22页 |
·RV疫苗开发前景 | 第22页 |
第二章 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 | 第22-32页 |
1 轮状病毒的形态研究 | 第22-23页 |
2 R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分子生物学结构 | 第23-31页 |
·RV的基因组结构研究 | 第23-24页 |
·RV蛋白及其功能 | 第24-28页 |
·结构蛋白及其作用 | 第24-27页 |
·非结构蛋白及其功能 | 第27-28页 |
·RV的分型 | 第28-29页 |
·轮状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 | 第29-31页 |
·NSP4促进单壳粒进入内质网腔及获得外层衣壳 | 第29页 |
·NSP4与病毒临时性包膜的去除 | 第29-30页 |
·NSP4与钙离子转运 | 第30-31页 |
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32-62页 |
第一章 猪A组轮状病毒NSP4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32-45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材料 | 第32-34页 |
·毒株与细胞 | 第32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32-33页 |
·主要工具酶及引物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试剂盒 | 第33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3页 |
·主要试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9页 |
·病毒的培养与收获 | 第34页 |
·病毒总R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 第35-36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6-37页 |
·扩增产物的克隆 | 第37页 |
·质粒DNA的提取方法(碱裂解法) | 第37-38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8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38-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病毒总RNA的提取电泳结果 | 第39页 |
·NSP4基因RT-PCR扩增产物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pMD18-T-NSP4酶切鉴定 | 第40页 |
·重组质粒Pmd18-T-NSP4的PCR鉴定 | 第40-41页 |
·NSP4基因测序结果 | 第41-42页 |
·DNAStar软件对基因序列分析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二章 NSP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试验动物免疫 | 第45-6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51页 |
·材料 | 第46-47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试验动物 | 第46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NSP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49页 |
·实验动物免疫 | 第49-50页 |
·血清抗体检测步骤 | 第50-51页 |
2 结果 | 第51-58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52页 |
·流氏细胞仪检测结果 | 第52-57页 |
·血清ELISA检测结果 | 第57页 |
·淋巴细胞转化结果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