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结构的损伤检测概念 | 第10-11页 |
·结构损伤识别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人工神经网络在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 | 第12页 |
·GIS 在大跨空间网格结构损伤检测中的运用 | 第12-15页 |
·GIS 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对GIS 的已有研究及应用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 第16-25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人脑神经元与神经网络 | 第16-17页 |
·人工神经元模型 | 第17-18页 |
·人工神经元的学习 | 第18-19页 |
·径向基函数(RBF)网络 | 第19-21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在结构损伤识别 | 第21-24页 |
·基本原理及识别过程 | 第21-23页 |
·网络参数选取 | 第23-24页 |
·基于Matlab 工具箱的RBF 神经网络设计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GIS 的大跨空间结构损伤检测系统的原理构建 | 第25-30页 |
·大跨空间结构损伤检测系统的提出 | 第25页 |
·大跨空间结构损伤检测系统的一般功能 | 第25页 |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 第25-26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有三种形式 | 第25页 |
·MapX 概述及对象属性结构 | 第25-26页 |
·系统开发工具 | 第26页 |
·系统开发框架 | 第26-27页 |
·空间结构损伤检测项目及对应的传感器 | 第27页 |
·系统数据库开发 | 第27-28页 |
·大跨空间结构基本属性信息数据的设计原则 | 第27页 |
·空间结构基本属性信息数据设计 | 第27-28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28页 |
·空间结构损伤检测系统主要功能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大跨网壳结构损伤检测系统设计方法 | 第30-50页 |
·引言 | 第30页 |
·系统功能框架图 | 第30页 |
·系统主界面 | 第30-50页 |
·文件管理信息 | 第31-32页 |
·属性信息 | 第32-34页 |
·信息的查询 | 第32-33页 |
·信息的修改 | 第33-34页 |
·地图管理 | 第34-36页 |
·视图菜单 | 第36-37页 |
·工具菜单 | 第37-38页 |
·工具条设计 | 第38页 |
·数据库建立 | 第38-39页 |
·损伤检测系统 | 第39-50页 |
·监测数据采集和更新 | 第39-40页 |
·视图菜单 | 第40-41页 |
·图层控制 | 第41-43页 |
·查询信息 | 第43-44页 |
·传感器数据查询 | 第44-45页 |
·损伤检测 | 第45-46页 |
·专题地图 | 第46-49页 |
·高级查询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大跨网壳结构损伤识别 | 第50-64页 |
·网壳设计资料 | 第50页 |
·网壳的有限元模型 | 第50-52页 |
·网壳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动力弹塑性分析 | 第52-53页 |
·弹性分析 | 第52页 |
·弹塑性分析 | 第52-53页 |
·网壳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3-55页 |
·网壳动力特性 | 第53-55页 |
·基于RBF 神经网络的网壳损伤识别研究 | 第55-64页 |
·结构损伤等级及程度划分 | 第55-56页 |
·建立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样本 | 第56-60页 |
·基于RBF 神经网络程序判断损伤位置、类型 | 第60-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64-65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发表论文清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