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当代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历史逻辑--对前苏联的接受与超越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论 问题和方法第6-14页
 一、问题的重要性第6-7页
 二、法的现象的本质及其分析方法第7-9页
 三、揭示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发展逻辑的方法第9-11页
 四、本文的理论目标和结构安排第11-14页
第一章 前苏联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14-47页
 一、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末期以前法的现象之本质的主要观点第14-21页
 二、维辛斯基的法律本质思想第21-30页
 三、“全民法”时期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第30-40页
 四、前苏联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变迁的基本特点第40-47页
第二章 接受与建构:改革开放前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第47-82页
 一、建国初期中国法理学的建构与对苏联的全面学习第47-53页
 二、对法律的阶级本质理论的全面接受第53-59页
 三、法的现象的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的争论第59-66页
 四、法律的阶级意志性与政策的阶级意志性问题的讨论第66-70页
 五、法律的阶级本质理论的历史反思第70-82页
第三章 质疑与超越:法的现象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第82-106页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拓展第82-87页
 二、对法律的阶级本质理论的质疑第87-93页
 三、法的现象的阶级性与社会性之学术争论第93-98页
 四、法的现象之本质的多层次理论表述第98-102页
 五、法的现象的阶级性与社会性之关系的理性解读第102-106页
第四章 深化与发展:法与法律的关系理论第106-135页
 一、深化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新路径第106-112页
 二、法与法律的关系之学术纷争第112-116页
 三、法与法律的关系之系统阐发第116-120页
 四、法与法律:正义性、阶级性与物质制约性之统一机理第120-127页
 五、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回到马克思第127-135页
第五章 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发展的社会机理第135-160页
 一、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经济体制的转型第135-142页
 二、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社会结构的转化第142-146页
 三、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法权观念的变化第146-150页
 四、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治国方式的转变第150-16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60-165页
后记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μC/GUI在基于Nios的嵌入式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计算机双目视觉的砂轮地貌检测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