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 第11页 |
·景观生态学的基础概念 | 第11-13页 |
·斑块—廊道—基质 | 第11-12页 |
·尺度 | 第12页 |
·异质性 | 第12页 |
·格局与过程 | 第12-13页 |
·干扰 | 第13页 |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历程 | 第13-15页 |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框架 | 第17-2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1-3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4页 |
·自然资源概况 | 第21-23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4页 |
·特色烟草产业结构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33页 |
·数据信息提取 | 第24-30页 |
·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景观格局驱动力机制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曲靖市景观格局空间数据粒度转换效应研究 | 第33-50页 |
·空间粒度效应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粒度转换中的精度损失 | 第34-43页 |
·区域整体面积精度损失 | 第35-36页 |
·各景观类型面积精度损失 | 第36-41页 |
·各景观类型面积百分比变化 | 第41-43页 |
·景观水平景观指数粒度效应 | 第43-47页 |
·RMA原则下的景观指数尺度效应 | 第44页 |
·RCC原则下的景观指数尺度效应 | 第44-45页 |
·两种原则下的景观指数粒度效应比较分析 | 第45-47页 |
·景观指数粒度尺度域的选择 | 第47页 |
·景观格局适宜研究粒度的选择体系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曲靖市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 第50-69页 |
·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景观类型变化特征分析 | 第51-54页 |
·景观结构变化 | 第53页 |
·景观类型面积变化 | 第53-54页 |
·景观类型间的相互转化 | 第54页 |
·景观类型变化总体特征 | 第54页 |
·景观类型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 第54-57页 |
·景观类型变化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 第57-63页 |
·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变化分析 | 第63-67页 |
·景观指数的选取 | 第63-64页 |
·不同景观类型景观指数变化 | 第64-65页 |
·区域整体景观指数变化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曲靖市耕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力机制研究 | 第69-81页 |
·结合地形的耕地景观变化 | 第69-72页 |
·耕地景观结构变化分析 | 第69-70页 |
·耕地景观指数值变化分析 | 第70-72页 |
·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72-80页 |
·驱动力分析的数据来源 | 第72页 |
·驱动力指标的选取 | 第72-76页 |
·主成分分析法结果 | 第76-78页 |
·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耕地变化的回归分析模型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曲靖市景观格局预测及优化对策研究 | 第81-91页 |
·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化趋势预测 | 第81-83页 |
·研究区景观生态格局与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 | 第83-87页 |
·林地生态质量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 第84-85页 |
·水域退化显著,水资源稀缺加剧 | 第85页 |
·耕地流失严重,人地矛盾加剧 | 第85-86页 |
·人工斑块无序扩张,景观破碎度提高 | 第86-87页 |
·研究区景观生态格局优化与基本烟田建设对策 | 第87-90页 |
·恢复自然景观基质,保护不可建设用地 | 第87-88页 |
·恢复和加强区域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 | 第88-89页 |
·优化基本烟田空间布局,实现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6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1-93页 |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93-94页 |
·对论文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附录 景观指数公式及其生态内涵 | 第102-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