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主要污染源清单调查与源解析的研究--以山西源为例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源清单调查的现状 | 第13-14页 |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大气污染源的分析探讨 | 第16-31页 |
·污染源的分类 | 第16-17页 |
·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污染源资料的处理 | 第18-22页 |
·常用的空间插值法 | 第18-19页 |
·点源、面源、线源的处理方法 | 第19-22页 |
·源解析的方法 | 第22-26页 |
·显微镜法 | 第22页 |
·物理法 | 第22-23页 |
·化学法 | 第23-26页 |
·混合方法 | 第26页 |
·全国主要污染源的分布情况 | 第26-31页 |
第三章 山西污染源调查案例分析 | 第31-67页 |
·以山西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 第31-33页 |
·调查的原则和步骤 | 第33-34页 |
·调查原则 | 第33页 |
·调查步骤 | 第33-34页 |
·山西污染源的主要类型 | 第34-35页 |
·源强的确定 | 第35-41页 |
·燃煤锅炉、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测算 | 第35-36页 |
·PM_(10)排放量的计算 | 第36-37页 |
·居民生活源排放测算 | 第37-38页 |
·无组织排放源测算 | 第38-39页 |
·扬尘测算 | 第39-40页 |
·在线移动源排放估算 | 第40-41页 |
·影响污染源排放因素 | 第41-45页 |
·土地面积 | 第41-42页 |
·地形地貌 | 第42页 |
·气候 | 第42-43页 |
·自然生态 | 第43-44页 |
·人口状况及分布 | 第44-45页 |
·污染物排放源的构成与分布 | 第45-56页 |
·污染源的构成 | 第45-47页 |
·煤炭消耗状况分析 | 第47-48页 |
·污染源的分布特征 | 第48-56页 |
·综合因素 | 第56页 |
·排放的不均匀性分析 | 第56-58页 |
·日不均系数 | 第57页 |
·年不均匀系数 | 第57-58页 |
·污染源调查及其分布 | 第58-61页 |
·源强的汇总统计和准确性、可靠性分析 | 第61-63页 |
·全年排放量 | 第61页 |
·采暖期排放量 | 第61-62页 |
·非采暖期排放量 | 第62页 |
·源强准确性和可靠性 | 第62-63页 |
·网格化及其结果 | 第63-67页 |
·网格化处理方法 | 第63-64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第四章 太原地区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 | 第67-89页 |
·太原的地理位置 | 第67页 |
·气候特征及污染气象条件 | 第67-72页 |
·气候特征 | 第67页 |
·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 第67-72页 |
·2002年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成份分析 | 第72-77页 |
·源成份谱的分析 | 第72-74页 |
·源成份的特征元素分析 | 第74-77页 |
·2004年采集的大气颗粒物的解析 | 第77-87页 |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