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解雇保护含义 | 第10-17页 |
| (一) 解雇保护的含义 | 第10-12页 |
| 1、解雇的概念 | 第10-11页 |
| 2、解雇保护的概念 | 第11-12页 |
| (二) 解雇保护的历史沿革和理论分析 | 第12-15页 |
| (三) 我国法律规定解雇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 二、两大法系的解雇保护立法比较 | 第17-26页 |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17-20页 |
| 1. 美国的解雇保护规定 | 第17-18页 |
| 2. 英国的解雇保护规定 | 第18-20页 |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0-24页 |
| 1. 法国的解雇保护规定 | 第20-21页 |
| 2. 德国的解雇保护规定 | 第21-23页 |
| 3. 日本的解雇保护规定 | 第23-24页 |
|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解雇保护规定 | 第24-26页 |
| 三、我国目前的解雇保护现状及缺陷 | 第26-37页 |
| (一) 目前我国解雇保护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6-27页 |
| (二) 我国解雇保护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7-33页 |
| 1. 《劳动法》对解雇原因的限制水平过高 | 第27-30页 |
| 2. 《劳动法》对于解雇通知期的规定过于拘泥 | 第30-31页 |
| 3. 无过错解除的经济补偿金设计不合理 | 第31-33页 |
| (三) 对于《劳动合同法》草案的评价 | 第33-37页 |
| 四、重构我国解雇保护制度的设想 | 第37-44页 |
| (一) 适当给予合同终止后不续签的劳动者一些经济补偿 | 第37-38页 |
| (二) 劳动合同解除原因方面向原则化、概括化转变 | 第38-39页 |
| (三) 放宽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 第39-41页 |
| (四) 建立解雇通知期与合同期限挂钩的制度 | 第41-42页 |
| (五) 解雇补偿标准方面,在完善法律规制的前提下,给予当事人更多的意思自治的约定空间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