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1 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水稻锰素的营养状况 | 第24-26页 |
·材料与处理方法 | 第24-25页 |
·材料 | 第24页 |
·处理方法 | 第24-25页 |
·采样和分析 | 第25页 |
·观测项目 | 第25-26页 |
2 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对氮素形态的部分响应特征 | 第26-27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营养液配制 | 第26页 |
·管理方法 | 第26页 |
·观测项目 | 第26-27页 |
3 稀土元素对非充分灌溉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27-30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处理方法 | 第28页 |
·观测项目 | 第28-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62页 |
1 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水稻锰素的营养状况 | 第30-36页 |
·不同地下水埋深对水稻生长和锰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30-33页 |
·水稻生长及株高 | 第30页 |
·水稻体内锰含量 | 第30-32页 |
·土壤有效锰含量 | 第32-33页 |
·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锰素营养的影响 | 第33-35页 |
·水稻体内锰含量 | 第33-34页 |
·水稻锰素吸收量 | 第34页 |
·土壤pH 值和有效锰含量 | 第34-35页 |
·不同水稻品种的锰素营养特性 | 第35-36页 |
2 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对氮素形态的部分响应特征 | 第36-54页 |
·水稻根系形态特征 | 第36-39页 |
·水稻根系的根条数 | 第36-38页 |
·水稻根系的平均长度 | 第38页 |
·水稻根系的鲜根重 | 第38-39页 |
·水稻根系营养吸收特征 | 第39-44页 |
·水稻根系总吸收面积 | 第39-40页 |
·水稻根系活跃吸收面积 | 第40-41页 |
·水稻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例 | 第41页 |
·水稻根系比表面 | 第41-44页 |
·水稻根系活力 | 第44页 |
·水稻根系内容物的含量 | 第44-48页 |
·水稻根系中NO_3~-的含量 | 第44-46页 |
·水稻根系中Ca~(2+)的含量 | 第46-47页 |
·水稻根系中Mg~(2+)的含量 | 第47-48页 |
·不同水氮条件下水稻茎叶内容物含量 | 第48-50页 |
·茎叶硝态氮含量 | 第48页 |
·茎叶钙、镁含量 | 第48-50页 |
·水稻叶片组织水分状况 | 第50-52页 |
·相对含水量 | 第50页 |
·水分临界饱和亏 | 第50-51页 |
·叶水势 | 第51-52页 |
·不同水、氮条件下水稻叶片浸出液的电导率 | 第52-54页 |
3 稀土元素对非充分灌溉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54-62页 |
·稀土元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4页 |
·稀土元素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54-56页 |
·稀土元素对水稻植株性状的影响 | 第56-57页 |
·伸长节间 | 第56页 |
·根冠生长情况 | 第56-57页 |
·稀土元素对水稻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7-62页 |
·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 | 第57-59页 |
·根系活力与养分吸收积累 | 第59-62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