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1 前言 | 第6-26页 |
| ·研究卤虫属的分类和系统进化手段 | 第6-9页 |
| ·形态学特征 | 第6页 |
| ·生殖学特征 | 第6页 |
| ·细胞生物学特征 | 第6-7页 |
| ·分子生物学手段 | 第7-9页 |
| ·卤虫分类和系统系统进化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世界卤虫的分类现状 | 第9-10页 |
| ·卤虫属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当前探讨世界卤虫分类和系统进化面临的困难 | 第11-12页 |
| ·部分卤虫种群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 第11页 |
| ·单一地理卤虫品存在不同种的卤虫混杂共存现象 | 第11-12页 |
| ·核糖体RNA基因概述 | 第12-18页 |
| ·细胞核核糖体RNA基因的结构及特点 | 第12-13页 |
| ·线粒体核糖体RNA基因的结构及特点 | 第13-14页 |
| ·核糖体RNA基因在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 ·应用展望 | 第18页 |
|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COI)基因概述 | 第18-25页 |
| ·动物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COI)基因的结构和特点 | 第18页 |
| ·基于COI基因的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COI基因在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 ·应用展望 | 第24-25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5-26页 |
| 2.材料与方法 | 第26-37页 |
| ·研究材料 | 第26-27页 |
| ·药品与仪器 | 第27-30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7-29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 ·方法 | 第30-36页 |
| ·卤虫的孵化及培养 | 第30-31页 |
| ·总DNA的提取 | 第31页 |
| ·DNA模板的鉴定 | 第31页 |
| ·DNA模板的纯化 | 第31-32页 |
| ·DNA浓度的测定 | 第32页 |
| ·目的DNA片段的PCR扩增及测序 | 第32-36页 |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 3 结果 | 第37-45页 |
| ·DNA提取结果 | 第37页 |
| ·基于ITS-1测序结果的数据分析 | 第37-41页 |
| ·基于COI测序结果的数据分析 | 第41-45页 |
| 4 讨论 | 第45-49页 |
| ·两性生殖卤虫种群的种系发生与进化 | 第45-46页 |
| ·A.sinica和A.urmiana的遗传进化关系 | 第46页 |
| ·西藏、哈萨克斯坦卤虫的分类地位 关于PCR体系优化 | 第46-47页 |
| ·利用ITS-1和COI基因序列来分析卤虫分子进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47页 |
| ·实验优化的讨论 | 第47-49页 |
| ·卤虫DNA的提取 | 第47-48页 |
| ·引物设计策略 | 第48页 |
| ·关于PCR体系优化 | 第48-49页 |
| 5.结论 | 第49-50页 |
| Abstract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 | 第63-78页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78页 |
|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