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2-18页 |
一、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建立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意义 | 第13-15页 |
(一) 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 | 第14页 |
(二) 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 第14页 |
(三) 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 第14-15页 |
(四) 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 | 第15页 |
三、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目的及方式 | 第15-16页 |
(一) 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目的 | 第15-16页 |
(二) 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方式 | 第16页 |
四、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及退出程序 | 第16-18页 |
(一) 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 | 第16-17页 |
(二) 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程序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西方国家及地区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 第18-26页 |
一、西方国家及地区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18-21页 |
(一) 香港 | 第18-19页 |
(二) 德国 | 第19页 |
(三) 美国 | 第19-20页 |
(四) 日本 | 第20-21页 |
二、上述地区及国家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制度分析与评价 | 第21-26页 |
(一) 鉴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特殊性,各国及地区均对商业银行退出采取审慎态度 | 第21页 |
(二) 有健全的处置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框架 | 第21-22页 |
(三) 有专门的处置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 | 第22页 |
(四) 有完善的处置危机银行的主要手段 | 第22-23页 |
(五) 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23-26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6页 |
一、现行法律法规关于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规定 | 第26-30页 |
(一) 破产 | 第26-28页 |
(二) 撤销 | 第28-29页 |
(三) 解散 | 第29-30页 |
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30-36页 |
(一)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差异比较 | 第30-32页 |
(二)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制度性缺陷 | 第32-36页 |
第四部分 建立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建议 | 第36-44页 |
一、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法规 | 第36-39页 |
(一) 完善商业银行解散的相关立法 | 第36-37页 |
(二) 在有关立法中明确撤消的适用范围 | 第37页 |
(三) 制定《金融机构破产法》或在《破产法》中设专章规定 | 第37-39页 |
二、建立商业银行被动型市场退出程序 | 第39-40页 |
(一) 商业银行被撤销(关闭)的程序 | 第39页 |
(二) 商业银行被宣告破产的程序 | 第39-40页 |
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40-42页 |
(一) 设立存款保险公司 | 第40-41页 |
(二) 自愿投保原则 | 第41页 |
(三) 保险标的和保险费率的确定 | 第41页 |
(四) 对投保存款规定最高保额 | 第41-42页 |
(五) 存款保险公司的业务 | 第42页 |
四、强化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 第42-44页 |
(一) 完善银监会对危机银行的接管制度 | 第42-43页 |
(二) 完善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处理手段与方式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