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纯诗”及其中国化研究

导言第1-21页
第一章 “纯诗”及其中西方渊源第21-60页
 第一节 “纯诗”及其中国化的思考第21-42页
  一、“纯诗”:作为一种艺术美的极致的追求第21-39页
  二、“纯诗”的中国化:问题的提出第39-42页
 第二节 深度回应:关于“纯诗”的中西方渊源第42-60页
  一、“纯诗”的先声:唯美艺术思想第42-52页
  二、中国传统诗学中的“纯诗”第52-60页
第二章 “纯诗”观念的引入与唤醒第60-132页
 第一节 中国新诗无形式感的困惑第60-96页
  一、“纯诗”观念在“真”与“美”的情感纠葛中萌生第62-69页
  二、周作人:从象征主义的诗艺入手第69-74页
  三、“纯粹的诗”:与散文清楚划界第74-84页
  四、“新月”诗人:为新诗“创格”第84-96页
 第二节 美与生命本性的召唤第96-132页
  一、邵洵美:完美的形式是与诗的“品性”和谐的方式第97-118页
  二、于赓虞:灵魂的声与色和诗的“形”与“质”第118-132页
第三章 中国化的纯诗意识第132-200页
 第一节 梁宗岱、曹葆华、戴望舒译介的“纯诗”理论第135-150页
  一、廓清“纯诗”概念的纷扰与历史来处第136-144页
  二、确立中国化纯诗的实践品格第144-150页
 第二节 中国化纯诗(一):“参悟宇宙和人生的奥义”第150-166页
  一、“与万化冥合”,发现创造的秘密第151-161页
  二、“到你自己的灵魂里去”,感悟生命的经验第161-166页
 第三节 中国化纯诗(二):切近现代人情绪的纯粹的形式第166-200页
  一、凭情绪的节奏组织结构的纯诗第168-180页
  二、打造象征性意象的“现代的诗形”第180-200页
结语第200-203页
附录1: 天地元声:诗的自然生命形态第203-212页
附录2: 1934年的《现代》:误译抑或误印——关于邵洵美的《现代美国诗坛概观》第212-219页
参考文献第219-223页
后记第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及有关实现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Web和数据挖掘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