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条件下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数值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21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7页 |
|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特点的研究 | 第9-10页 |
|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本构关系的研究 | 第10-11页 |
|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概念模型的研究 | 第11-14页 |
|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法的研究 | 第14-17页 |
| ·饱和一非饱和渗流数值分析若干关键问题 | 第17-19页 |
| ·渗流数值分析控制方程 | 第17页 |
| ·非饱和渗流初始条件的给出 | 第17-18页 |
| ·饱和渗流数值分析浸润面的确定 | 第18页 |
| ·非饱和渗流溢出面的处理 | 第18页 |
| ·非稳定渗流时步的选择和非线性迭代 | 第18-19页 |
| ·降雨条件下入渗边界的处理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2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的基本概念 | 第21-28页 |
|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特点 | 第21-22页 |
| ·模型分类与定义 | 第22-23页 |
|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的概念模型 | 第23-25页 |
| ·机理过程概念模型 | 第23页 |
| ·现象学概念模型 | 第23-24页 |
| ·介于两者之间的概念模型 | 第24-25页 |
|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模拟的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法 | 第25-27页 |
| ·确定性模型 | 第25-26页 |
| ·随机性模型 | 第26-27页 |
| ·对比分析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3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本构关系 | 第28-35页 |
|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本构模型 | 第28-29页 |
| ·拟合模型 | 第28-29页 |
| ·理论模型 | 第29页 |
|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本构关系建立方法 | 第29-34页 |
| ·物模实验法 | 第29-30页 |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30-31页 |
| ·数学推导 | 第31-34页 |
| ·结合分析 | 第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4 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的数值模拟理论 | 第35-43页 |
| ·裂隙网络系统的概念 | 第35页 |
| ·裂隙网络的生成技术 | 第35页 |
| ·Monte-Carlo模拟原理 | 第35-36页 |
| ·岩体裂隙网络饱和渗流数值分析 | 第36-39页 |
| ·裂隙网络系统二维饱和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 第36-38页 |
| ·裂隙网络系统二维饱和非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 第38-39页 |
| ·岩体裂隙网络非饱和渗流数值分析 | 第39-40页 |
| ·程序编制 | 第40-42页 |
| ·程序编制步骤 | 第40页 |
| ·程序验证 | 第40-42页 |
| ·结果分析与小结 | 第42-43页 |
| 5 工程应用研究 | 第43-54页 |
| ·裂隙岩体系统二维饱和稳定渗流数值分析 | 第43-45页 |
| ·工程实例 | 第43-45页 |
| ·结果分析 | 第45页 |
| ·裂隙岩体系统二维饱和非稳定渗流数值分析 | 第45-48页 |
| ·工程实例 | 第45-48页 |
| ·结果分析 | 第48页 |
| ·裂隙岩体系统二维非饱和渗流数值分析 | 第48-50页 |
| ·工程实例 | 第48-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页 |
| ·基于钻孔资料的反演分析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0-54页 |
| ·工程算例 | 第50-53页 |
| ·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附录 | 第61-62页 |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 | 第61-62页 |
| 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