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选题意义与背景 | 第8页 |
| ·空空导弹及其制导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8-15页 |
| ·空空导弹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8-10页 |
| ·导弹制导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 ·空空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新要求及新方法 | 第12-15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基础 | 第17-29页 |
| ·制导控制系统功用和组成 | 第17-18页 |
| ·制导控制系统分类 | 第18-20页 |
| ·对制导控制系统的要求 | 第20-21页 |
| ·自寻的制导控制系统 | 第21-28页 |
| ·自寻的制导控制系统原理及组成 | 第21-22页 |
| ·制导误差信号及制导信号的形成 | 第22-24页 |
| ·自寻的导引头 | 第24-26页 |
| ·运动学环节、方程和传递函数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空空导弹数学建模 | 第29-40页 |
| ·常用坐标系及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 第29-31页 |
| ·常用坐标系 | 第29-30页 |
| ·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 ·导弹运动学建模 | 第31-37页 |
|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与力矩 | 第31-33页 |
| ·导弹动力学方程 | 第33-34页 |
| ·导弹运动学方程 | 第34页 |
| ·导弹的质量方程 | 第34页 |
| ·操纵关系方程 | 第34-35页 |
| ·导弹运动学模型 | 第35-37页 |
| ·倾斜转弯导弹的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空空导弹导引规律研究 | 第40-59页 |
| ·空间拦截中的弹道方程 | 第40-42页 |
| ·自适应滑模制导规律设计 | 第42-45页 |
| ·目标—导弹相对运动的描述 | 第42-43页 |
| ·自适应滑模制导规律设计 | 第43-45页 |
| ·最优滑模制导规律设计 | 第45-49页 |
| ·目标—导弹相对运动的另一种描述 | 第45-46页 |
| ·基于视线角速率的最优制导律 | 第46-48页 |
| ·最优滑模制导规律设计 | 第48-49页 |
| ·基于L2增益性能指标的鲁棒制导规律设计 | 第49-51页 |
| ·仿真对比 | 第51-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空空导弹控制规律研究 | 第59-75页 |
| ·鲁棒控制理论 | 第59-63页 |
| ·H_∞性能指标的含义 | 第59-60页 |
| ·H_∞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理论 | 第60-63页 |
| ·导弹控制规律设计 | 第63-68页 |
| ·导弹滚转通道控制器设计 | 第64-65页 |
| ·导弹俯仰通道控制器设计 | 第65-66页 |
| ·导弹偏航通道控制器设计 | 第66-68页 |
| ·仿真分析 | 第68-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84页 |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