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G-SoC中条件接收子系统的设计以及软硬件协同验证的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 ·数字电视中的条件接收系统 | 第6-10页 |
| ·数字电视概述 | 第6-8页 |
| ·数字条件接收系统(CAS)的产生和作用 | 第8-9页 |
| ·条件接收系统的现状 | 第9-10页 |
| ·SoC验证技术 | 第10-11页 |
| ·SoC概述 | 第10-11页 |
| ·SoC设计中的软硬件协同验证 | 第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的研究 | 第13-35页 |
| ·MPEG-2/DVB标准对条件接收的支持 | 第13-20页 |
| ·MPEG-2标准对条件接收的支持 | 第13-17页 |
| ·DVB标准对条件接收的支持 | 第17-20页 |
| ·同密和多密技术研究 | 第20-26页 |
| ·三级密钥体系 | 第20-21页 |
| ·同密技术 | 第21-23页 |
| ·多密技术 | 第23-25页 |
| ·同密和多密的比较 | 第25-26页 |
| ·加扰及加密过程研究 | 第26-34页 |
| ·TS流加扰研究 | 第26-28页 |
| ·控制字CW加密研究 | 第28-33页 |
| ·业务密钥SK加密研究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MPEG-SoC条件接收子系统的设计 | 第35-50页 |
| ·MPEG-SoC系统设计 | 第35-38页 |
| ·MPEG-SoC系统硬件结构 | 第35-37页 |
| ·MPEG-SoC系统软件结构 | 第37-38页 |
| ·CA子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8-44页 |
| ·解复用前端设计 | 第40页 |
| ·解复用后端设计 | 第40-42页 |
| ·智能卡接口(SCI)设计 | 第42-44页 |
| ·解扰器设计 | 第44页 |
| ·CA子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4-49页 |
| ·API设计 | 第44-47页 |
| ·应用软件设计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SoC设计中软硬件协同验证的研究 | 第50-65页 |
| ·验证概述 | 第50-52页 |
| ·传统的验证技术 | 第50-51页 |
| ·SoC系统的软硬件协同验证 | 第51-52页 |
| ·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的研究 | 第52-64页 |
| ·基于C语言建模的协同仿真平台 | 第53-54页 |
| ·基于RTL描述的协同仿真平台 | 第54-56页 |
| ·基于硬件加速的协同仿真平台 | 第56-58页 |
| ·基于FPGA原型的协同验证平台 | 第58-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MPEG-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的设计 | 第65-75页 |
| ·MPEG-SoC系统验证平台设计 | 第65-70页 |
| ·模块级验证 | 第65-67页 |
| ·基于RTL描述的协同仿真平台设计 | 第67-68页 |
| ·基于FPGA原型的协同验证平台设计 | 第68-70页 |
| ·MPEG-SoC系统的协同验证技巧 | 第70-74页 |
| ·JTAG调试 | 第70-71页 |
| ·监视控制单元(MCU) | 第71-72页 |
| ·基于PC串口的BFM | 第72-73页 |
| ·Sigal Tap逻辑分析内核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