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背景 | 第9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植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物种保护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2章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4-28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4-21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6页 |
| ·自然资源概况 | 第16-17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7-18页 |
| ·功能区划概况 | 第18-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 ·物种和植被的调查方法 | 第21页 |
| ·植物濒危程度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 ·植物优先保护类别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 第3章 黄河源区麦秀林区植物多样性及其重点保护植物评价 | 第28-42页 |
| ·麦秀林区概况 | 第28页 |
| ·麦秀林区植物区系 | 第28-35页 |
| ·麦秀林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 第28-29页 |
| ·麦秀林区植物区系的特征 | 第29-35页 |
| ·麦秀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35-39页 |
| ·麦秀林区主要植被类型 | 第35页 |
| ·麦秀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特征与分布 | 第35-39页 |
| ·麦秀林区植物濒危程度和保护类别分析 | 第39-41页 |
| ·评价方法 | 第39页 |
| ·濒危等级评价结果 | 第39页 |
| ·优先保护评价结果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长江源区玛可河林区植物多样性及其重点保护植物评价 | 第42-56页 |
| ·玛可河林区概况 | 第42-43页 |
| ·玛可河林区植物区系 | 第43-48页 |
| ·玛可河林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 第43页 |
| ·玛可河林区植物区系的特征 | 第43-48页 |
| ·玛可河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48-54页 |
| ·玛可河林区植被类型 | 第48-49页 |
| ·玛可河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 | 第49-54页 |
| ·玛可河林区植物濒危程度和保护类别分析 | 第54-55页 |
| ·评价方法 | 第54页 |
| ·濒危等级评价结果 | 第54页 |
| ·优先保护评价结果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澜沧江源区白扎林区植物多样性及其重点保护植物评价 | 第56-65页 |
| ·白扎林区概况 | 第56页 |
| ·白扎林区植物区系 | 第56-61页 |
| ·白扎林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 第56-57页 |
| ·白扎林区植物区系的特征 | 第57-61页 |
| ·白扎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61-63页 |
| ·白扎林区主要植被类型 | 第61页 |
| ·白扎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 | 第61-63页 |
| ·白扎林区植物濒危程度和保护类别分析 | 第63-64页 |
| ·评价方法 | 第63页 |
| ·濒危等级评价结果 | 第63-64页 |
| ·优先保护评价结果 | 第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5-71页 |
| ·三个林区植物区系特征对比 | 第65-67页 |
| ·优势科比较 | 第65页 |
| ·优势属比较 | 第65-66页 |
| ·生长型比较 | 第66-67页 |
| ·属的分布区比较 | 第67页 |
| ·三个林区主要乔木树种分布特征 | 第67-68页 |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林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 第68-69页 |
|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 第68-69页 |
| ·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的兰科植物 | 第69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1 黄河源区麦秀林区森林植物名录 | 第75-82页 |
| 附录2 长江源区玛可河林区森林植物名录 | 第82-92页 |
| 附录3 澜沧江源区白扎林区森林植物名录 | 第92-99页 |
| 个人简介 | 第99-101页 |
| 导师简介 | 第101-103页 |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