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宋、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朱熹(1130~1200年)及考亭学派论文

朱熹艺术美学浅析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绪论第7-8页
第一章 朱子的艺术本体论第8-13页
 第一节、“文道”说的由来第8页
 第二节、朱熹对传统“文道”说的突破、修正与发展第8-9页
  一、朱子的“文道”说第8-9页
  二、对传统“文道”说的修正第9页
 第三节、由“文从道出”,“文道合一”决定的艺术的作用第9-10页
 第四节、“文从道出”,“文道合一”论在艺术哲学中的其他影响第10-13页
第二章 朱子的艺术发生论第13-19页
 第一节、“感物道情”说与“破序”论第13-15页
  一、“感物道情”的缘由第13页
  二、朱熹“感物道情”说与破《序》论第13-15页
 第二节、“感物道情”说的艺术发生论内涵第15-17页
  一、艺术冲动的感发性第15-16页
  二、艺术生成的情感性第16-17页
 第三节、“感物道情”说的性格和理论基础及其影响第17-19页
  一、“感物道情”说的性格和理论基础第17页
  二、“感物道情”说的影响第17-19页
第三章 朱子的艺术特征论第19-25页
 第一节、艺术表现的形象性第19-22页
  一、“取物为比”的含义与特征第19-20页
  二、“托物兴辞”的含义与特征第20-22页
 第二节、艺术结构的有机性第22-23页
  一、“血脉通贯”的含义第22-23页
  二、“血脉通贯”的表现第23页
 第三节、艺术意蕴的传神性第23-25页
  一、“传神写照”的含义第23-24页
  二、“本之精神”的含义第24-25页
第四章 朱子的艺术境界第25-28页
 第一节、艺术境界论的主要出处第25-26页
 第二节、“气象”作为美学范畴的确立第26-28页
  一、“气象”的含义第26页
  二、朱熹对于“气象”的运用第26-28页
第五章 朱子的艺术鉴赏论第28-41页
 第一节、朱子审美心胸的见解第28-30页
  一、审美心胸的含义第28-29页
  二、对于审美心胸的见解第29-30页
 第二节、关于审美视点的见解第30-32页
  一、审美视点的含义第30页
  二、“玩味本文”的内涵第30-32页
 第三节、朱子审美观照的见解第32-34页
  一、审美观照的含义第32-33页
  二、对于审美观照的辩证把握第33-34页
 第四节、关子审美体验的见解第34-36页
  一、审美体验:“熟读”第34-35页
  二、“熟读”的审美效果第35-36页
 第五节、关于审美领悟的见解第36-41页
  一、朱子的“自得”说第36-37页
  二、“自得”说的三层含义第37-41页
第六章 朱子的艺术修养论第41-43页
 第一节、朱子艺术修养论向外的格物工夫第41-42页
 第二节、朱子艺术修养论向内的致知工夫第42-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德里达对“历史终结论”的解构--《马克思的幽灵》的深层解读
下一篇:吕惠卿哲学思想初探--以《庄子内篇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