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布局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7页
1 绪论第7-11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7-8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3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10-11页
2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第11-22页
 2.1 产业布局的主要理论第11-17页
  2.1.1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第11-12页
  2.1.2 产业布局的比较优势理论第12-13页
  2.1.3 产业布局的均衡和非均衡理论第13-16页
  2.1.4 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第16-17页
 2.2 产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7-22页
  2.2.1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的分类第18-19页
  2.2.2 原材料、运输和市场第19页
  2.2.3 劳动力第19-20页
  2.2.4 资本第20页
  2.2.5 聚集效应第20页
  2.2.6 技术进步带来的扩散和转移第20-21页
  2.2.7 政府第21-22页
3 汽车工业的自身发展规律第22-29页
 3.1 汽车工业的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第22-24页
  3.1.1 规模经济壁垒和学习曲线第22页
  3.1.2 产品差别壁垒第22-23页
  3.1.3 巨额资本需要壁垒第23页
  3.1.4 沉淀成本壁垒第23页
  3.1.5 技术壁垒第23-24页
  3.1.6 政策壁垒第24页
 3.2 汽车工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24-26页
  3.2.1 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产业第24-25页
  3.2.2 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产业第25页
  3.2.3 提供大量而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第25-26页
 3.3 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目标和原则第26-29页
  3.3.1 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目标第26-27页
  3.3.2 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原则第27-29页
4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现状分析第29-50页
 4.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状况第29-32页
  4.1.1 起步阶段第29-30页
  4.1.2 成长阶段第30页
  4.1.3 全面发展阶段第30-32页
 4.2 中国汽车工业的布局状况及特点第32-41页
  4.2.1 组织结构分布第32-34页
  4.2.2 产品结构分布第34-37页
  4.2.3 生产地域分布第37-41页
 4.3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效应分析第41-46页
  4.3.1 汽车工业集中度低,汽车集团大而不强第41-42页
  4.3.2 产业结构失调,低水平重复建设第42-43页
  4.3.3 市场结构条块分割,竞争不充分第43-44页
  4.3.4 组织结构松散,“大而全、小而全”普遍第44-45页
  4.3.5 技术空心化,发展受制于跨国公司第45-46页
 4.4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6-50页
  4.4.1 区位因素第46页
  4.4.2 聚集因素第46-47页
  4.4.3 政府因素第47-50页
5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布局与建设的对策建议第50-57页
 5.1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第50-53页
  5.1.1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战略选择第50页
  5.1.2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战略规划第50-53页
 5.2 加快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的具体措施第53-54页
  5.2.1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经济水平第53页
  5.2.2 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并举第53-54页
  5.2.3 注重产业链建设,促进产业群的发展第54页
 5.3 发挥政府在汽车工业产业布局中的引导作用第54-57页
  5.3.1 完善汽车消费政策第55页
  5.3.2 对汽车工业发展进行区域倾斜第55-56页
  5.3.3 汽车行业的投融资政策变革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40年代的张恨水
下一篇: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